《阳明诗话》专栏之七:未将吾笔遂轻投

来源:《贵阳晚报》 2020年05月28日 版次:A13 作者:赵永刚 经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 2020-05-28 浏览次数: 449

    2020528日《贵阳晚报》第A13版“孔学堂”刊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永刚博士“《阳明诗话》专栏之七:未将吾笔遂轻投”。编者按及全文如下: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王阳明一生多波折,青少年时遭遇亲人离世的悲伤,在学术理想的建构过程中遭受陷溺之苦。

    王阳明十三岁那年,慈母郑夫人去世,少年失恃,实乃人生之大不幸也。次年,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娶了继室赵氏。根据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王阳明出身靖难记》记载,王阳明的继母对王阳明有诸多虐待,王华又宠幸这位小老婆,王阳明虽然不堪忍受继母折磨,屡屡向王华哭诉,但是王华经不住赵氏枕边离间,对于王阳明的哭诉多半是置若罔闻,有时还苛责王阳明对继母不孝。

    眼见求告无门,王阳明只好默默忍受。直到有一天,王阳明在街市上看到有人捉了一只猫头鹰求售。王阳明计上心来,心想惩戒赵氏的方法就在这只猫头鹰身上。王阳明花了几文钱买下猫头鹰,一转身又去了离家最近的巫婆家,花钱买通了巫婆,对巫婆说要如此这般。王阳明把猫头鹰藏在衣袖中,拿回家,偷偷溜进继母的卧室,把被子摊开,将猫头鹰塞到被子下面。赵氏回房午休,刚一揭开被子,这只猫头鹰就腾地一声飞了出来,在房间里扑棱棱地乱飞乱叫。赵氏又惊又吓,心理纳罕:这门窗紧闭,猫头鹰是如何飞到被子里的呢?在中国民俗里面,猫头鹰可不是什么好鸟,猫头鹰的叫声古怪阴森,正所谓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古人迷信说法是,鸟入户,人将去。猫头鹰莫名其妙飞到家里,就预示着家中有人要亡故。正在赵氏毛骨悚然之时,早有预谋的王阳明假装进来请安,还问赵氏为何惊慌。赵氏说明原委,王阳明说:此事非同小可,还是请一巫婆化解一下才好。赵氏深以为然,就请王阳明出去请巫婆。

    王阳明就把之前买通的巫婆请来,这巫婆自然是心领神会。焚香跪拜,装神弄鬼起来,突然倒地抽搐,作出一番鬼神附体的模样,口中还念念有词,对赵氏说:我是王阳明的母亲,因为你虐待我儿,我泉下有知,难以心安,今日派一只猫头鹰来警告你,若是你胆敢再虐待我儿,定要索取你性命。赵氏问巫婆化解之道。巫婆说:放了这只猫头鹰吧,更重要的是做个慈母,不要虐待王阳明。赵氏不知是计,经过这次惊吓,对王阳明就再无施虐之事。

    但事实上,赵氏只比王阳明年长三岁,虽说是母子,从年岁上来讲,也与姐弟一般。王阳明天生有狂傲之气,少年顽劣,不喜读书,非常叛逆。王华对王阳明家教严厉,有时还痛下鞭笞。赵氏觉得王阳明并非凡俗平庸之辈,劝说王华不要操之过急,一打了之不是教子良方,赵氏对王阳明多有庇护。赵氏六十大寿时,王阳明远在广西剿匪,虽不能归家祝寿,为表达对继母的诚孝之心,王阳明毕恭毕敬地绘制了一幅《云山遐祝图》,并命门人邹守益等撰写寿序,为赵氏祝寿。可见,王阳明与继母关系并不差,冯梦龙小说家言,未可轻信。

    十七岁,王阳明结婚,赴南昌府亲迎夫人诸氏。途经广信,拜谒了大儒娄谅。平生一面,娄谅就觉得王阳明有圣贤气象,于是就给王阳明悉心讲授宋儒格物致知之学,临别之际,赠之以言,谆谆勉励王阳明说:圣人必可学而至,持守初心,必成圣果。另外,我身后多故,尤其是小女,日后还要仰仗你庇佑。王阳明被娄谅说得一头雾水,此时王阳明哪里知晓,三十年后,王阳明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而屡屡劝谏宁王恪守臣道,千万莫要有不臣之心、谋逆之举,且宁王兵败之后,投水自尽的贤妃娄氏,正是娄谅之女。王阳明一来被娄妃节义所感,二来铭记娄谅知遇之恩,郑重而恭敬地厚葬了娄妃。这是后话,此时暂且带过。

    且说王阳明被娄谅鼓舞得信心满满,正要准备笃志于圣贤之学,家中却又传来噩耗,祖父王伦去世。

    王华匆忙从北京回到余姚奔丧,丁忧三年,王华无官事缠身,一心督责王阳明读书举业。这三年苦读,是王阳明学术进步的黄金时期。白天在父亲的监督之下,研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文章。王阳明天资超迈,兴趣广泛,科举文章之外,诸子百家、诗文小说、佛老兵家等书,也是旁搜博览。学问深时意气平,王阳明性格也改变很多,一改早年戏谑之弊,静坐读书,渐渐有了吉人辞寡的老成气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苦读,一朝中举。二十一岁就考中了举人,青年得志,又助长了王阳明的狂傲习气。彼时的王阳明认为科举之事如同探囊取物,简单至极,苦读的心思又懈怠下来。猛然想起三年前娄谅所言圣贤事业,格物之法,就把宋代大儒朱熹的著作全部读了一遍。照着朱熹格物之训,王阳明选定院中竹子为格物对象,对着竹子静坐,体悟竹子中所禀赋的天理。结果没过几日,就坚持不下来了,而且还大病一场。王阳明叹息一声:圣贤都是天纵之才,命理中分定该有,我没有古人之才,又无古人那么大的气力,这圣贤事业暂且搁下来吧。

    在王华的监督之下,王阳明开始准备次年的会试。王阳明初次会试,名落孙山。王华的同僚纷纷来安慰王阳明,宰相李东阳开玩笑说:贤侄今年偶然失意,不要气馁,来科必定是高中状元,你何不写一篇《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明知这是戏言,也不在意,反而是顺遂行船,定要在众人面前一展才华。笔走龙蛇,不多时就将此赋写好,李东阳等连连赞誉,惊呼为天才。当然,那嫉贤妒能之辈因此也看不惯王阳明的狂傲,私下说:此子狂诞无礼,来科若是高中,眼中哪里还有我等?

    王阳明二十五岁,二次参加会试,果真就被这些鼠辈打压,再次落榜。同样是失败,但是王阳明面对失败的境界远高于凡庸。王阳明同舍中其他落榜举子都垂头丧气,一副人穷志短的倒霉模样。王阳明却说:你们以落第为耻,我是以落第而动心为耻。此时王阳明可能还没有到达不动心的境界,但是却坚定了对不动心境界的向往,这种向往就像一颗种子,假以时日,不仅会生根发芽,而且会遮天蔽日。

    落第后的王阳明回到余姚调整身心,准备来科卷土重来。居乡期间,在龙泉寺结诗社,与社中前辈魏翰同登龙山,赋诗联句,王阳明诗才清逸,佳作频出,魏翰自愧不如。聊举一例如下,题为《雪窗闲卧》:

梦回双阙曙光浮,懒卧茅斋且自由。

巷僻料应无客到,景多惟拟作诗酬。

千岩积素供开卷,迭嶂回溪好放舟。

破虏玉关真细事,未将吾笔遂轻投。

    《雪窗闲卧》这种题目,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袁安卧雪的典故。根据《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袁安卧雪所表达是安贫乐道,不降志辱身,不干谒乞食的高贵精神,从中可见读书人狷介自守的品格,对此王阳明是高度认同的。尾联灵活化用了投笔从戎的典故,《后汉书·班超传》:(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唐代诗人杨炯《从军行》也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班超、杨炯将书生与武将视作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书生以舞文弄墨为生,武将则以杀敌报国为志,一为空文,一为实业,好像是泾渭分明。王阳明则认为,武将与书生应该交互为用,书生不懂兵事,确实失之空疏,武将不通文墨,也只是赳赳莽夫而已。所以王阳明认为破虏玉关,也不能轻投其笔,从戎军旅不能以投笔弃文为条件。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欣赏的将军类型,正是能文能武的儒将,而王阳明就是这种儒将的代表,正如《明史·王阳明传》所言: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王阳明是当之无愧的明朝儒将第一人!

赵永刚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