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诗话》专栏之十三:报主无能合远投

来源:《贵阳晚报》2020年07月16日 版次:A15 作者:赵永刚 经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 2020-07-16 浏览次数: 283

    2020716日《贵阳晚报》第A15版“孔学堂”刊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永刚博士“《阳明诗话》专栏之十三:报主无能合远投”。编者按及全文如下: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正德元年(1506),王阳明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被贬谪贵州龙场。

    儒家知识人有很强的淑世情怀,达则兼济天下,是其共同的社会治理愿望。王阳明此时已经笃定了儒家信仰,而且官居兵部主事,无论如何也不太可能自外于庙堂的重要纷争。

    弘治十八年(1505)二月,王阳明好友户部主事李梦阳上疏弹劾太傅寿宁侯张鹤龄。张鹤龄与其弟太保建昌伯张延龄是明孝宗张皇后的弟弟,骄横贪腐,败坏纲纪。但他们位高权重,又有张皇后作后盾,李梦阳弹劾这二人冒有很大风险。李梦阳拟好奏疏后,前去拜访兵科给事中边贡,希望听听边贡的意见。恰好王阳明也在边贡家,王阳明盯着李梦阳说:你袖子里面是否有东西,莫非是奏疏不成?李梦阳大吃一惊,心想这封奏疏家人尚且不知,何以王阳明能猜中?李梦阳就把袖子里的奏疏拿出来给王、边二人观看,王阳明说:此疏一旦上奏,怕是有不测之祸。不过昔人也有行之者,如朱熹。至于吉凶祸福,如果你信得过我,我愿意为你占卜一卦。

    于是他们就到王阳明家,王阳明为李梦阳占卜的结果是《解》卦九二,其爻辞曰: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大意是说,在田猎的时候,捕获了几只狐狸,并得到了黄色的箭矢,持守正固之道,可以获得吉祥。之后事态的发展与王阳明的预测大体吻合。此事可以看出王阳明洞悉事态人情,对于朝廷政事的观察毫发入微,至于占卜之事,无非是王阳明激励李梦阳信心的一种手段而已,读者大可不必在意。

    张皇后得知弟弟被弹劾,前往明孝宗面前哭诉,必欲置李梦阳于死地。碍于张皇后情面,明孝宗不得已,下李梦阳于锦衣卫狱中。不过明孝宗毕竟是仁厚之君,心知张鹤龄兄弟之奸恶,希望借助外朝官员的舆论力量,保全李梦阳。就把内阁大学士刘健、谢迁召来,咨询处理意见。刘健说:李梦阳乃狂妄之小人耳!明孝宗默不作声。谢迁说:李梦阳奏疏虽然用词激切,然其心无非是为国尽忠。明孝宗等的就是这句话。当即对李梦阳作出处分决议,略施薄惩,当即释放,罚俸三月而已。张皇后的母亲金氏对这个处理结果极为不满,哭哭啼啼地闹着要让明孝宗严惩李梦阳。对于金氏母女的无理取闹,明孝宗非常气愤,眼见得皇帝与皇后僵持不下,一旁的太监就出来打圆场,说罚俸不如廷杖,好歹打李梦阳二十板子,再释放也不迟。明孝宗不允所请,推案而出,留下张皇后和一帮太监。

    事后明孝宗对兵部尚书刘大夏说:你可知太监廷杖之请的阴谋?刘大夏说:臣不知。明孝宗说:廷杖是太监行刑,掌刑太监讨好皇后,尽是挑选致命处下狠手打下去,二十板子足以要了李梦阳性命。如此皇后等倒是大快于心,朕却要背负残杀忠良谏官的骂名了。

    同样是廷杖,李梦阳碰到的是明孝宗,是幸运的;王阳明碰到是明武宗,那就是大不幸了。

    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初六,明孝宗病危,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至乾清宫托付后事,执刘健之手,对三人说:太子年仅十五,好逸恶劳,耽于玩乐,卿等要教其读书,好生辅佐。第二天,又把太子叫到御塌前训勉一番,午时,明孝宗驾崩。明孝宗是明代比较杰出的国君,《明史·孝宗本纪》誉之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其子明武宗却是十足的昏君,《明史·武宗本纪》斥之为: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明武宗在位十六年,正是王阳明3551岁之间,在此期间,王阳明所有政治方面的不幸,几乎都与明武宗密切相关。

    明孝宗知道其子明武宗不成器,无奈明孝宗另外一个皇子三岁夭折,仅剩明武宗一子,皇位自然非他莫属。明孝宗在世的时候,明武宗还有个惧怕,现在其父已死,明武宗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失去约束,其母张太后又溺爱,由着他胡闹。明武宗身边还围绕一批奸佞的太监,尤其是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这八个太监,人称八虎,像八只老虎一样盘踞在明武宗身旁,使得忠良之臣无法亲近明武宗,八虎却诱导明武宗纵情歌舞、荒淫无度,几个月时间就把天下搞得朝纲紊乱,乌烟瘴气。

    至于明孝宗托孤的三位老臣,明武宗根本不放在眼里,对于刘健等大臣的劝谏奏疏或者置之不理,或者报闻而已。吏部尚书马文升、兵部尚书刘大夏先后被罢官,外朝官员的地位一落千丈,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却是气焰日张。外朝官员与内朝宦官之间的矛盾冲突已然势同水火,终于在正德元年(1506)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党争,而王阳明正是这场党争的牺牲品。

    正德元年(1506)十月,户部尚书韩文带领廷臣上疏请求诛杀乱政内臣刘瑾等八人。韩文与同僚谈及八虎朋比为奸之事,心忧国运,泪下沾襟。李梦阳对韩文说:大人徒然流泪,于事何补?之前御史弹劾阉党,内阁背后大力支持,已然取得舆论优势。大人是朝廷重臣,此时率廷臣力争,剪除八人,易如反掌。韩文信心大增,对李梦阳说:建议甚好!纵然未必如愿,我已年迈,不死不足以报国。因李梦阳文采出众,奏疏就由他起草。李梦阳奏疏拟好之后,韩文说:奏疏不要文绉绉的,太文雅了,怕皇上不明白;更不能太繁琐,冗长了,皇帝没时间读完。韩文提起笔作了大幅删改,这份奏疏就更为精炼,主旨鲜明,立场坚定。韩文递上奏疏之后,率领廷臣伏阙力争,慷慨陈词,目的就是要求明武宗诛杀刘瑾等阉党八人,将其明正典刑,如此方能潜消祸乱,永保社稷。

    明武宗毕竟是个只有十五岁年纪的少年,未曾见过这个阵势,竟然被惊吓得黯然泪下,也无心进膳了。明武宗左右为难,外朝官员气势汹汹,不答应恐难了局。答应外朝官员所请,刘瑾等人性命难保,这又非明武宗所愿,因为刘瑾等在明武宗作太子时就深受其宠幸,即位以来,刘瑾等工于谄媚,哄得明武宗龙心大悦。

    明武宗派太监李荣、王岳奉命到内阁商议,一天之内,往返三次,无非是希望刘健等阁老作出让步。明武宗表示会处理刘瑾等,当然不会把他们杀掉,而是先把他们安置到留都南京,日后再做处理。刘健等认为这是明武宗借故拖延,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此时不彻底铲除阉党,日后他们二度掌权,依然是国家后患。所以,刘健等拒绝作出任何让步,刘健留着泪说:先帝临崩之际,执老臣手,将天下事托付给我等。现在先帝皇陵上的土还未干,阉党就把国家败坏到这等境地,臣死后有何面目见先帝?刘健、谢迁声色俱厉,内阁三老中唯有李东阳沉默不语。太监王岳素有刚直嫉邪之心,对刘瑾等作为早已深恶痛绝,现在又被刘健等大义激励,也不再坚持明武宗的决定,而是表示赞同内阁的决议。

    次日,明武宗有旨召见诸大臣。大臣们行至左顺门,刘健说:诛杀阉党之事可成,稍后召见,诸位一定要坚持。兵部尚书许进说:此事可否顺从上意,稍作缓和,持之过急,恐生变故。刘健等根本听不进去,后来果如许进所担心的那样,刘健等不仅没能诛杀八虎,反而被虎反扑。

    在左顺门前,太监李荣拿着韩文等大臣的奏疏,对大臣们说:诸位先生所言甚是,只是刘瑾等奴才多年侍奉皇上,皇上不忍心马上杀掉他们,请诸位先生宽限几日,皇上自然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韩文等高声声讨八虎的罪状,侍郎王鏊从旁协助,说:八人不去,乱本不除。李荣说:八人之罪,皇上岂能不知,只是请求大家体谅皇上难处,给皇上些时间嘛。王鏊质问李荣说:若是皇上不处分,又当如何?李荣说:我脖子上又没裹铁圈子,我敢耽误国家大事吗?诸位先生都散了吧。众人慢慢散去,刘健担心事迟则生变,与诸大臣约定,次日早朝,还要伏阙面争。王岳也答应从中策应,务必铲除八虎

    此时,刚刚上任的吏部尚书焦芳却将众人之言暗暗记在心里,当晚向刘瑾泄露了大臣们的行动。焦芳之所以能取代马文升担任吏部尚书,也是因为勾结宦官,尤其是刘瑾等在明武宗面前时常为之揄扬。

    正德元年(1506)四月,廷议国用不足,廷臣建议明武宗应该以身作则,减少用度,节约开支。刘瑾提前告诉焦芳,廷议时有皇帝的耳目窃听,焦芳就故作体贴皇上之言曰:普通人家都需要一定的合理开支,何况皇上?谚语说无钱捡故纸。国库空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不是富商大户偷税漏税所致,诸位不从根本上追缴欠款,还要责备皇帝,作出此等有损圣誉之举,是何居心?窃听的太监回去报告,明武宗听后大喜,以为焦芳公忠体国,恰好马文升罢官,吏部尚书空出,就将此职位赏给了焦芳。

    焦芳因刘瑾而获益,自然不愿意看到刘瑾倒台,在党争胜败关键之际,焦芳急忙向刘瑾告密。焦芳告密,改变了这次党争的结果,原本对外朝官员有利的局面因之而崩盘。外朝官员以失败而告终,刘健、谢迁等或被贬谪,或被革职,王阳明也在被贬之列。深陷囹圄之中的王阳明感叹:思家有泪仍多病,报主无能合远投。思家是孝,报主是忠,即使身在牢狱,忠孝之德,王阳明也未尝须臾忘之。

赵永刚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