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贵阳晚报》第A16版“文史博阅”刊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永刚博士“《阳明诗话》专栏之十八:人间随地可淹留”。编者按及全文如下: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在经历了一年多痛苦的彷徨后,王阳明决定前往贬谪之地龙场,接受前途未卜的命运。
正德二年(1507)九月十一,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从南京吏部尚书任上被罢免。这显然是刘瑾打压的结果,起初刘瑾对王华并无恶意,而且还相当尊重,甚至还抛出橄榄枝,向王华示好。现在却一改故态,视王华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是因为王华不肯依附刘瑾,更为重要的还是王阳明对刘瑾的弹劾,刺到了刘瑾的痛处。
当王阳明将逃遁的想法倾诉给无为道者的时候,无为道者奉劝王阳明打消这个念头,因为考虑到王华当时还在任上,刘瑾会以此作为迫害王华的罪证。王阳明游海这段经历乃是子虚乌有,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邂逅无为道者也是如此。
但是说到真实,我们也可以把真实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的真实,就是指切切实实发生过的事实,也可以称之为是历史的真实。另一类是理的真实,虽然某件事情没有发生过,但是在逻辑上是有可能发生的,从逻辑上也可以推导出来,就是所谓无其事而有其理,可将此类真实称之为逻辑的真实。
王阳明邂逅无为道者就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逻辑的真实,无为道者劝勉王阳明的那段话,其实正是王阳明内心复杂情绪的外化,是王华现实困境带给王阳明的精神重压,作为孝子的王阳明在准备逃遁的时候,肯定也考虑到了会祸及父亲。王阳明决定赴谪龙场,王华的处境安危是一个重要原因。
说到坚定,下狱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王阳明精研《易》理,《周易》一书所蕴含的出处行藏之道,给王阳明赴谪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当王阳明彷徨歧路时,无为道者为王阳明占卜了《明夷》卦。这一卦与其说是无为道者占卜所得,毋宁说是王阳明研读《明夷》卦的心得。《周易》为忧患之书,也是失意者暗淡心灵的一缕阳光。大凡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不太会关注《周易》,身处忧患绝境时,《周易》则成了很多人的必读书。从卦象上来看,《明夷》卦离下坤上,上卦坤为土,下卦离为火,离又有光明之意,火入地下,意味着光明被压制,受到损伤,是为明夷。以人事而言之,即为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小人高高在上,压制君子之象。本卦卦辞为“利艰贞”,君子处于明夷之地,应该清醒认识到当下处境的艰难,以隐忍的态度,持守正道,等待转机。古人以史解《易》,就以周文王被拘羑里、箕子被商纣王迫害为例证,阐发其中道理。《明夷》卦带给王阳明如下启示:
第一,当处于人生低谷,遭遇人生磨难的时候,应该持守正道,而不是心存侥幸。对于王阳明来说,逃遁显然不是正道,接受朝廷的赴谪安排,即使这个安排是刘瑾的指示,但依然是朝廷发布的,接受而不是逃避,才是正道。
第二,要坚定信心,等待光明的再次复苏。明入地下,从生活常识方面来看,就好像太阳落入地下,夜幕降临,黑暗到来,可是大地终究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第二天又是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这个卦象也会给王阳明带来强大的政治自信,王阳明相信刘瑾的倒行逆施不会持续太久,失败是指日可待的。事态的发展果然如王阳明所料,两年之后,刘瑾就被以谋逆罪凌迟处死。
第三,赴谪之前先返家。根据《周易》卦序的排列,《明夷》之后是《家人》,《序卦》解释这种安排的原因是,“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返其家,故受之《家人》”。家庭是王阳明的疗伤之所,既疗身体上的病痛,也疗心里的苦闷。所以在这一年时间里,王阳明去南京拜见了父亲王华。王华罢官之后,王阳明又侍奉王华同返故里。而大部分时间,王阳明都呆在家里,或者躲在附近的几处寺庙里。经过一年的静养,王阳明基本恢复了健康,正如好友倪宗正《送王阳明谪龙场》诗所言:“但得精神健,何忧瘴疠侵”。
至于王阳明启程赴龙场的具体时间,阳明弟子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认为是在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当代学者束景南《王阳明年谱长编》认为是在正德三年(1508)正月初一日。束景南的证据就是倪宗正《送王阳明谪龙场》诗,该诗首联曰:“一凤鸣初日,悠悠别上林。”束景南解释说:“‘一凤鸣初日’,指正月初一。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云:‘十二月,返钱塘,赴龙场驿。’误甚。”
其实错误的是束景南而不是钱德洪,束景南对倪宗正诗的理解有误。“一凤鸣初日”,初日指正月初一日,没有问题。关键是对句“悠悠别上林”,上林是秦朝的旧宫苑,汉初荒废,汉武帝时重修过,后世也用上林指代京城。因此,“悠悠别上林”,是说王阳明离开京城的时间是“初日”,而不是离家启程赴龙场的时间。王阳明离开京城的时间确实是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初一,与王阳明同日离京的还有李梦阳,李梦阳《哭白沟文》可以为证,其文曰:“正德二年闰月初吉,予与职方王子俱蒙放归。”正德二年闰的就是正月。
王阳明的赴谪之路并非坦途,而是充满危险,如山路崎岖泥泞,时常有猛兽威胁生命安全,经过江西分宜所作《杂诗》三首其一曰:
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
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
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
邈然思古人,无闷聊自有。
无闷虽足珍,警惕忘尔守。
君观真宰意,匪薄亦良厚。
前四句描写路途之艰险,栈道年久失修,朽烂折断的情况比较严重,猛虎又在身后尾随而至。左边时常会有悬崖上滚落的土石,右边又是深不见底的沟壑,稍不留神,就会有性命之忧。这四句既是写实,也有诗法上的借鉴,比如杜甫《北征》:“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王阳明又从这现实旅途的艰难中生发出哲理思考,古人处于困境之时,高明之士能够狷介自首,遁世而无闷,持守正道,自得其乐。遁世而无闷是社会危机带给主体的历练,人在社会危机面前,不能忘记自我警醒与道德操守;同样,在自然危机面前,也是如此。“真宰”类似于我们当下所说的造物主,王阳明认为造物主设置的种种障碍,是以艰难玉成人性,不仅不是刻薄寡恩,有意刁难,反而是遇我甚厚。
艰难使人警惕,平顺却令人疏忽。断崖绝壑使王阳明时时警惕迈出的每一步,安全度过,没有任何闪失。经过沅江时,风正一帆悬,瞬息百余里,船夫自以为一帆风顺,疏忽大意,船却被石头撞破,王阳明《天心湖阻泊既济书事》诗载其事曰:
挂席下长沙,瞬息百余里。
舟人共扬眉,予独忧其驶。
日暮入沅江,抵石舟果圮。
船夫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船修补好,次日清晨出发,船又逆风,行驶速度很是迟缓。行至天心湖,正午时分,大风骤起,暴雨倾盆,湖水大涨,小船根本无法靠岸。王阳明一行人竟然被困在方圆几里的天心湖达三日之久。其诗曰:
补敝诘朝发,冲风遂龃龉。
暝泊后江湖,萧条旁罾垒。
月黒波涛惊,蛟鼍互睥睨。
翼午风益厉,狼狈收断汜。
天心数里间,三日但遥指。
甚雨迅雷电,作势殊未己。
被困三日,船夫随身携带的干粮早已吃完。王阳明因为要远行,仆人携带的干粮比较多。王阳明有强烈的恻隐之心,悲天悯人,哪里会忍心船夫独自挨饿,就把携带的干粮分与船夫共享。其诗曰:
淋漓念同胞,吾宁忍暴使。
饘粥且倾槖,苦甘吾与尔。
王阳明这种做法不是傲慢的施舍,而是民胞物与的同情,这是儒家的共同信仰,晚年王阳明还进一步阐发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者情怀。船夫被王阳明的亲和力与同情心感动,心气倍增,众人同心,合谋共力,终于驶出天心湖,当夜在武阳江边一座小渔村靠岸。其诗曰:
虎怒安可撄,志同稍足倚。
且令并岸行,试渉湖滨沚。
收舵幸无事,风雨亦浸弛。
逡廵缘沚湄,迤逦就风势。
新涨翼回湍,倐忽逝如矢。
夜入武阳江,渔村稳堪舣。
抵达渔村后,王阳明买了一些酒菜慰劳船夫。分别之际,王阳明又善意地提醒船夫,日后万不可轻生弄险,偶然侥幸终究不是正道。其诗曰:
籴市谋晩炊,且为众人喜。
江醪信漓浊,聊复荡胸滓。
济险在需时,侥幸岂常理。
尔辈勿轻生,偶然非可恃。
“济险在需时”典出《周易·需卦》,需是等待的意思,“需时”就是等待时机。可见,《周易》对王阳明的影响之大,王阳明对《周易》的喜爱已经到了手舞足蹈、颠沛必于是的程度,即使在贬谪之路上,也时常彻夜读《易》,正如其《杂诗》其三曰:“灯窗玩古易,欣然获我情。起舞还再拜,圣训垂明明。”患难磨砺了王阳明的性情,《周易》启迪了王阳明的智慧,可以说贬谪之路,也是悟道之路,那“人间随地可淹留”的洒脱,也是龙场悟道的前奏吧。
赵永刚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