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主办,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承办的“晚钟大音——杨祖恺、陈福桐先生书法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杨祖恺、陈福桐先生是贵州当代著名的文史学者、诗人、书法家,在贵州历史文化研究、地方志编纂与研究、诗词与书法创作等领域成就卓著,为当代贵州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次展览共展出杨、陈二先生书法、手札若干件,诗文稿、日记、遗物等近300件展品,其中包括书法120件,手札70件,诗文稿30件,日记40余册,遗物十余件。二位先生人品高洁,德高望重,模范一世。他们是学者、诗人,书法是治学为文之余事,然幼承庭训,又得名师教诲,积学一生,其字自卓然可观。杨先生长于篆隶,讲究法度、源流,雅正雍容;陈先生多作楷书,偶作行草,风骨嶒崚,瘦劲萧疏。

杨祖恺先生(1915-2010),出生于贵州遵义杨柳街,精于隶篆,省内名胜古迹均有墨迹存世。1980年后参加地方史志编纂、古籍整理等工作,曾任贵州地方志编委会特约编纂、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贵州省业余书画学校书法教师等职,1985年受聘省文史馆馆员。出版有诗词联文合集《将就斋杂稿》,遗著有《且闿遗稿》。

陈福桐先生(1917-2010),贵州遵义人。解放前投身出版、教育事业,解放后任贵州省文联秘书、《贵州文艺》编辑。改革开放以来参与恢复贵州省文史馆建置工作,参与创办《贵州文史丛刊》及贵州业余书法学校。1983年成立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任副总纂。1991年被聘为省文史馆馆员。出版著作有《龙山吟》《梧山文稿》《晚钟出谷》等,遗著有《梧山遗稿》。

开幕式上,贵州省著名学者、文史馆馆员戴明贤、黄万机、张祥光、谭佛佑、张新民、陈德谦、陈履安、顾朴光、刘惠浦、厐思纯、徐学廉、龙先绪、李连昌以及二先生后人、旧交等一百余人出席了开幕式。二先生后人分别向主办、承办单位捐赠二先生书法作品。开幕式后举行了纪念座谈会。顾久、戴明贤、黄万机、张祥光、张新民等与会嘉宾围绕二先生的为人为学展开研讨,追忆往事,回忆与二老的交往,再现二老音容笑貌。

活动当天,二位先生的纪念文集《晚钟大音》首发。该书选录了杨祖恺、陈福桐二先生的自述性、学术性诗文及遗墨,后代、师友、学生的追忆诗文。“晚钟大音”一语,源出陈福桐先生逝世后,馆员刘学洙先生执笔,以他本人及戴明贤、史继忠先生三人名义发表的《晚钟出谷振大音》一文。陈福桐先生将其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印行的文集名曰“晚钟出谷”,而此语又出郑子尹诗《东湖》中“晚钟出谷何处寺”句。二先生都是晚年才放出光彩、发出大音,所以将“晚钟大音”作为一系列纪念活动的主题。

2020年是二位先生逝世十周年,贵州省文史馆以编纂出版纪念集、举办书法展览、座谈会等形式,表达对二位先生的崇敬与怀念。展览将持续至9月10日结束,地点在贵阳市北京路168号贵州美术馆二楼展厅和L展厅。
图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办公室 综合“贵州综合广播”“贵阳新闻广播”“天眼新闻”“贵阳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