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诗话》专栏之二十三:草屋何人方管乐

来源:《贵阳晚报》 2020年09月24日 版次:A16 作者:赵永刚 经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 2020-09-24 浏览次数: 716

    2020924日《贵阳晚报》第A16版“文史博阅”刊载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赵永刚博士“《阳明诗话》专栏之二十三:草屋何人方管乐”。编者按及全文如下:


 

    王阳明龙场悟道是贵州学术发展史的辉煌篇章,也是中国学术发展史的巨大转折。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阳明文化既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目前阳明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于阳明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与文学成就之研究尚显薄弱。有鉴于此,本报特邀赵永刚博士开设王阳明诗话专栏,以王阳明诗歌为中心,采用诗史互证、诗思互鉴的研究方法,呈现王阳明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叙写王阳明波谲云诡的传奇人生,论述王阳明超凡入圣的心学智慧。


专栏作者简介

    赵永刚,文学博士,现为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文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兼职有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诗教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等。

    出版学术专著《王阳明年谱辑存》、《中国古代文学传习录》、《清代文学文献学论稿》、《杭世骏年谱》等。

 

 

    明代郭子章《黔记》将王阳明在龙场比作诸葛亮在隆中,这是很有见识的类比,在龙场期间,王阳明超迈的军事才华初露端倪,并且当时王阳明自己也有意以诸葛亮自期,如《龙冈漫兴五首》其三所言:

卧龙一去忘消息,千古龙冈漫有名。

草屋何人方管乐?桑间无耳听咸英。

江沙漠漠遗云鸟,草木萧萧动甲兵。

好共鹿门庞处士,相期采药入青冥。

    首联意谓龙冈之地旧有卧龙传说,如今卧龙早已远去,消失得无影无踪,徒然留下龙冈这个地名。这一联模拟唐代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颔联出句由龙冈之地名联想到诸葛亮之卧龙岗,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曰:“亮躬畊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王阳明谪居龙冈草屋之中,心系苍生,也以诸葛亮为效法对象。对句咸英,指的是上古雅乐咸池、六英,咸池是尧时之乐,六英是舜时之乐,尧舜时代是中国古人的理想国,王阳明用此古乐之名,表达了对河清海晏之盛世局面的向往之情。

    颈联出句模拟杜甫《滟滪》“江天漠漠鸟双去”。对句可以看出此诗写作的时间应该是在秋季,秋风萧瑟,木叶尽脱,树木光秃秃的挺立着,好像是站立的带甲荷戟士兵一样。甲兵云云,不单是对龙冈周围的景色描写,而是对水西局势的写实,当时水西确实正处在刀兵之祸中,身处其中的王阳明位卑未敢忘忧国,自觉担负起靖难平叛之责,诗中提到管仲、乐毅、诸葛亮三位军事家,都是基于现实考虑,并非偶然。

    尾联用庞德公典故,庞德公是东汉末年隐士,与诸葛亮交往甚密,有知人之明,称誉诸葛亮为卧龙。庞德公躬耕自养,不乐仕进,荆州刺史刘表多次邀请他出仕为官,均被他拒绝。后来庞德公携妻子入鹿门山采药,一去不返。王阳明用此典故,意在表明心迹,参与到平定叛乱之事是为了保国安民,并不是贪恋富贵。叛乱平定之后,希望能够像庞德公那样,隐居山林,保其天年。

    谈到阳明谪居龙场平叛,就不得不说安贵荣。安贵荣时任贵州宣慰使,宣慰使这个官职始于唐代元和年间设置的宣抚使,后来唐代边疆出现战乱,朝廷一般都要派遣重臣宣谕慰安,是为宣慰使。元代沿袭唐代制度,设置宣慰使、副使等职位,隶属于顺元路。明代洪武初年,复设宣慰使,而且宣慰使一般由当地土司担任。贵州有四大土司,分别是安氏、宋氏、田氏、杨氏。安氏的祖先济火,三国时,曾协助诸葛亮七擒孟获,因功被封为罗殿国王。唐、宋、元三代,世袭爵位,世代居住于水西,号为大鬼主。元代末年,霭翠官居四川行省左丞,兼顺元宣慰使。明初归降,洪武五年,授霭翠为怀远将军,世袭宣慰使。霭翠死后,其弟安的袭位,子孙遂以安为姓,安贵荣就是世袭的宣慰使职务,且身兼水西土司之长,是当时贵州的一方霸主。

    安贵荣足智多谋,善于领兵,正德初年,协助官军征讨香炉山叛乱有功,加封贵州布政司参政。安贵荣贪心不足,不仅要求裁减水西驿站,还额外要求其他封赏。

    水西之前有九个驿站,乃是安贵荣祖上奢香夫人所设。奢香是霭翠的妻子,霭翠死后,代掌水西土司首领之职。当时贵州都督是马烨,此人残忍好杀,人称马阎王。马烨想一举消灭水西,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奢香,对奢香极尽折磨之能事,其目的是激怒水西百姓反抗,他再以谋反罪名相加,剿灭水西政权。奢香不堪其辱,也打算起兵反抗。宣慰同知宋钦之妻刘氏颇有谋略,对奢香说,莫要冲动,我把你的冤屈上报洪武皇帝,若是皇帝不听,再反也不迟。

    刘氏将其中原委向朱元璋作了详细汇报,一再表明奢香是忠于朝廷的。在刘氏的斡旋之下,奢香进京面圣。奢香见到朱元璋以后,将马烨的罪行悉数上奏,请求朱元璋诛杀马烨,以平水西民愤。朱元璋允其所请,立刻宣招马烨,马烨一到京城,就被斩杀,朱元璋以马烨之头出示奢香。朱元璋还加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氏为明德夫人,后世尊称奢香为奢香夫人。

    奢香夫人回到水西,向水西之民宣布了对马烨的处分结果,为表达对朱元璋的感谢,奢香夫人为大明王朝凿通赤水乌撒道,以通乌蒙,并在水西设立了九个驿站,打通了信息通道,每个驿站所需马匹钱粮等均由安氏负责支付。奢香夫人的这些举措,保证了水西与朝廷百余年的和平共处。

    安贵荣现在却要违反奢香夫人当年的承诺,裁减驿站,其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若是任由安贵荣一意孤行,必定引发水西与朝廷的战争。就在战争一触即发之时,王阳明挺身而出,致函安贵荣,劝说其放弃玩火之举。

    龙场是安贵荣的管辖之地,谪臣到来,原本应该前去拜访。王阳明却深知土司与朝廷关系错综复杂,非常棘手,贸然干谒,很有可能陷自己于不义。因此,王阳明固守臣职,宁以简慢之行开罪安贵荣,也不阿附土司以负忠臣之心。安贵荣却有意拉拢王阳明,王阳明初到龙场,就派人送来米面柴碳、鸡鸭鱼肉,还派了几个佣人帮助王阳明料理日常生活。过了几天,又派人送来金钱鞍马。王阳明本着孟子所言“周之则受”之训,收下了米面鸡鸭等日常所需,至于金钱鞍马等,如数退还安贵荣。

    过了一段时间,安贵荣提议重修灵博山上的象祠,请王阳明为之作记文。众所周知,象是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是不忠不悌的典型。安贵荣重修象祠,带有象征意义,对抗朝廷的意图很明显。借助象祠,安贵荣也有凝聚水西百姓之心,激发百姓反明情绪的用意在。

    接到安贵荣之请,王阳明作了一篇《象祠记》,借机大谈君臣之义,打压安贵荣的谋逆之心。阳明开篇就声讨象之罪,即“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被舜感化之前的象不值得被后人祭祀,所以唐代元和九年(814),薛伯高作道州刺史时,就将道州象祠夷为平地,把象的木主沉于江中,此事见之于柳宗元《道州毁鼻亭神记》。王阳明说灵博山之象祠不是祭祀被舜感化之前的象,而是祭祀被舜感化之后的象,即“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夷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王阳明总结此文说,即使如象之不仁,尚且能被舜感化;即使不善如象,尚且有改过的可能,何况不仁不善未如象之恶劣彰著者?

    可惜安贵荣听不进王阳明的良言规劝,居功自傲,坚持要求朝廷裁减驿站,并屡次向政府要求加官进爵。安贵荣还派人到龙场咨询王阳明的意见,王阳明不得已再次致函安贵荣,晓之以利害,劝说其停止莽撞之举。

    王阳明说,裁减驿站之事,本属政府大事,不是贬谪小臣应该过问的事情。既然使君出于厚爱,派使者前来下问,我也不好始终沉默。国家制度一旦制定,就不可随便变更,即使是国君也是如此,更何况是地方土司?水西九个驿站是奢香夫人所设,现在使君要裁减,即使朝廷不降罪责,贵州督抚也不会坐视不管。哪怕侥幸于一时,此时不降罪,再过五六年,或者八九年,甚至过去几十年,追究起来,还是使君的罪责,如此说来,裁减驿站,于使君有何益处呢?使君之家,从汉、唐以来千余年,世世代代都作土司,为一方诸侯,使君之所以能够长保富贵,就是因为安氏世代忠君守法,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天子也不能逾越礼法,无故而削夺忠臣的爵位。若不是如此,使君统治下的水西,百姓如此之多,财富如此之众,朝廷把水西拆分为几个郡县,谁敢反抗呢?

    王阳明之言乃是有史实作为依据,明朝初年设置的四个贵州宣慰使,其中田氏后人图谋不轨,田琛、田宗鼎内部互相仇杀。永乐十一年,田琛、田宗鼎被诛杀,田氏统辖之地被分割为思州等八个郡县,田氏土司的统治宣告结束。田氏之事,殷鉴不远,安贵荣焉能不知?

    至于安贵荣要求的加官进爵之事,王阳明说铲除寇盗,安定地方,乃是宣慰使分内之事,现在却屡屡要求封赏,难么朝廷平时给的恩宠禄位,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吗?现在安贵荣加恩兼任布政司参政,这已经是破例之举了。而且宣慰之职,守土之官,可以世世代代有其土地人民;至于参政,不过是流官而已,何处任职,都要听从天子调遣。使君贪恋参政职务,若是天子一道圣旨下来,命其或往福建,或往四川赴任,使君是奉旨离开贵州呢,还是抗旨世守水西呢?若是抗旨不尊,朝廷追究下来,不要说水西土地、人民、财富非使君所有,恐怕使君还有性命之虞呢?因此,使君应该珍惜宣慰使一职,至于参政等流官最好辞去,现在使君不仅不辞,还要继续要求封赏,实在是愚不可及呀!

    接到王阳明的来信,安贵荣猛然醒悟,就此打消了裁减驿站与要求封赏之事。但是安贵荣毕竟不是安分之徒,没过多久,安贵荣又怂恿唆使土司头目阿贾、阿札背叛其首领宋氏,安贵荣想坐收渔翁之利,乘机吞并宋氏辖地。王阳明不得不再次修书,寝其奸谋。

赵永刚

 

图文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