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王胜军博士特意赠送所著《阳明学概论》一书。本书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正式出版并获评贵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度优秀图书”。全书27.2万字,由贵州大学出版社社长闵军任出版人,杨洋、吴亚微任责任编辑,郭晓林任校对,陈丽任装帧设计。
王胜军教授在“绪论”中写道:
阳明学是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一朵绮丽的浪花。在王阳明诞生前的数千年中,中国的思想文化和中华文明已然一次次发出过璀璨的光芒。为此,要了解阳明学,就不能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质和发展脉络有一个大略的认知。阳明学本质上属于心学,狭义的心学指陆九渊、王阳明以“心即理”为特征的一种新儒学形态,与程朱理学并峙;广义的心学则是指尧、舜、禹以来圣王相传的心法,是华夏群族礼乐制度的内在精神。当礼乐制度不断失去其内在精神、异化为种种教条时,宋明理学家就试图通过由心法构成的心学来对中国固有文化加以拯救,阳明学就是在这样一条思路上发展而成的。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前阳明时代的思想演进
第一节 反身而约:由文本到心性的思想转折
第二节 重建文明:从韩愈到宋初三先生
第三节 内圣外王:两宋时代思想大师的木铎洪音
第四节 病革临绝:明朝的政治与文化
第一章 第一等事:王阳明的早年岁月
第一节 云中送子:王阳明的家世、性格和志向
第二节 学为圣贤:王阳明的求学之路
第三节 抗疏救友:王阳明得君行道的挫败
第四节 狱中玩易:王阳明对命运的思考
第二章 龙场之悟:西南夷域投给思想界的惊雷
第一节 艰难岁月:龙场的苦乐生涯
第二节 高尚节操:在龙场的出处辞受
第三节 生死反思:对圣贤之学理解的飞跃
第三章 讲习之乐:书院与王阳明心学的弦歌
第一节 龙冈书院:心学祖庭在夷域的诞生
第二节 《教条示龙场诸生》:心学特质的书院学规
第三节 讲习性所乐:王阳明与书院的情缘
第四章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第一次呐喊
第一节 三教争鸣:明代之前知行观的追溯
第二节 困而学之:“知行合一”的解悟和提出
第三节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知行合一”的内涵
第五章 夷夏之别:王阳明《何陋轩记》与《象祠记》诠解
第一节 驱逐胡虏:传统的夷夏之别概说
第二节 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何陋轩记》《象祠记》解读
第三节 破心中贼难:王阳明“夷夏观”的实践
第六章 文以载道:王阳明《居夷诗》与《瘗旅文》的解读
第一节 文以载道:唐宋时期文学和诗歌风貌的转折
第二节 生命的讴歌:王阳明的诗文简说
第三节 七情得正:《居夷诗》解读
第四节 万物一体:《瘗旅文》解读
第七章 再起师道:从韩愈《师说》到王阳明《别三子序》
第一节 传道、授业、解惑:唐宋以降的师道重建
第二节 追濂、洛之遗风:《别三子序》解读
第三节 师友夹持:王阳明的师道观念及其实践
第八章 平藩之悟:王阳明的忠义、隐忍与权衡
第一节 宸濠之乱:国家急难之际的凛凛忠义
第二节 忠、泰之变:诬陷与受辱间的动心忍性
第三节 心上用功:事功来源于学问
第九章 致良知:王阳明哲学思辨的最终形态
第一节 从知行合一到致良知:王阳明的教法之变
第二节 造化的精灵:良知的基本内容和特性
第三节 不可著空:“致良知”中“致”字的解释和说明
第十章 《大学问》:经典诠释的转折
第一节 考镜源流:程朱本《大学》简说
第二节 辨章学术:王阳明《大学问》的心学意蕴
第十一章 四句教:天泉证道与王阳明心学的总结
第一节 天泉证道:“四句教”的由来和内容
第二节 圣人之学心学也:“四句教”中“心”的解释
第三节 自家痛痒自家知:“四句教”中意、知、物的解释
第十二章 拔本塞源:王阳明的理想国及其幻灭
第一节 王、霸之辨:理学治平天下的外王建构
第二节 心体同然:《拔本塞源论》与王阳明的理想国
第三节 此心光明:王阳明政治生涯的最后岁月
第十三章 后世风流:阳明学分衍和发展壮大
第一节 理学的分派:陆王与程朱争锋
第二节 花开九叶:王阳明心学的分派及其特征
第三节 力挽狂澜:王门末学的流弊和拯救
第十四章 黔中遗泽:阳明学与贵州
第一节 过化存神:贵州文化中的王阳明
第二节 西南正脉:黔中王门形成和流衍
第三节 山城诗意:阳明文化在黔中的历史遗存
结论 百世之师:海外与近现代的阳明学
第一节 墙内花开墙外香:阳明学的结局和东渡
第二节 山重水复疑无路:近代阳明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柳暗花明又一村:大陆阳明学兴盛之局的再现
附一:明朝皇帝在位年表
附二:王阳明学术简谱
附三:王阳明古文名篇
附五:主要参考书目
王胜军教授在“后记”中写道:
“述而不作”是中国古代学者恪守的一种学术精神。王阳明及其阳明学也一样,追求的是“为己之学”,是一种实践、体证之学,是一种变化自身气质、净化自身灵魂之学,是尧、舜、禹先代圣王“心法”在明代的诠释和展开。所以,王阳明并不主张将学问笔之于书,认为会使知识教条化、狭隘化,会失去其应对纷纭世事的那种“中庸之力”。自西学东渐之后,新的学术范式以概念分析和逻辑推理为中心,讲求系统和征实,推崇论文和专著,这种传统的“中庸之力”就渐趋衰弱了。从传统来看,本书的写作实在是一种不得已;就现代学术而言,又是一种必要。
严格来说,本书的使命和意图是要写成一部教材。长期以来,通识选修课《阳明学概论》没有教材,不便教学,是以本书的撰写,乃是针对各种不同专业的本科新生而作。从孔子所删述的《五经》,到朱子注解的《四书》,到王阳明的《大学问》,到钱穆的《国史大纲》,都是由教材而成为经典。论著的主要读者是学人,而教材则要面对适龄学子,是法典性的官学,不是一时即兴之作。因此,至今成书之际,深感教材编写之庄重、神圣和艰难。
具体来看,本书内容分为五条线索进行撰写:一是在大儒学的“问题”视域之下组织本书的基本构架,主要突出儒学自身特别关心的问题如道统、文统、夷夏关系、经典诠释、心传等与阳明学的关系;二是将王阳明的生平与学术杂糅在一起进行撰述,以体现其实践之学、生命之学的特征,以王阳明本人的心学为主体,将阳明后学等附带说明以免支蔓不清;三是尽可能将王阳明所撰名篇佳什融入到章节中,加深学生对知识、对文本的基本了解;四是特别突出阳明学与贵州文化的关系;五是约略揭示阳明学对当下社会文化秩序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回答与学生精神世界最相关的一些文化和心理问题。最后,由于本书性质和对象,写作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辨析,而将其隐含于一般性的表述中,原文之外非有必要亦不出注,敬希读者谅解。
本书是2016年贵州省双一流课程申报的重要预期成果,线上慕课部分(同名《阳明学概论》)已于2020年上线清华大学“学堂在线”。课题申报以及顺利进行特别要感谢中国文化书院张清和阳明学院张寒松两位院长,以及课题组成员栾成斌、廖峰、刘荣茂、邓国元等同志好友,尤其是栾成斌博士与本人一起多次构思课题设计并完成线下拍摄。此外,慕课拍摄及申报学堂在线,都有卓创科技有限公司杜芳芬女士令人感动的竭力夹持。本书是线上慕课的文字扩展本、深化版,希望可以与之相辅相成、促进教学。
日月其迈、诸事缠身,本书稿于2008年春既经下笔之后,久拖不决,而今最终有效完成,实得益于贵州大学出版社副总社长兼副总编龚晓康教授、尤其是郭晓林博士屡次催促、详提建议,再加以贵州人民出版社刘泽海先生慷慨援手,本人乃自鞭怠惰、竭其顽愚而成急就之章。今春初稿草成之后,因病行坐不便,有赖爱妻蔡丹博士从头到尾一句一字读毕。此后又拜托沈昭林、袁媛两位硕士生再次对文字。书稿交由贵州大学出版社之后,又由吴亚薇老师竭心尽力以扫落枝蔓、抉去瑕垢。更兼修文县文联主席、阳明学研究专家李半知先生提供若干精美图片。由是终成完璧。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