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出版 中国文化书院获赠图书

发布时间: 2022-04-13 浏览次数: 377

    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编著的《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一)(二)分别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012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月出版。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所主导“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项目执行团队“蓝花叙事”负责人王小梅女士特意赠书。

    《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一)除“前言”“序”外,含“宋树秀:为声乐教育奉献一生”“龚克:交响乐事业的拓荒者”“向光:此生为画而来”“戴明贤:我的家庭和艺事档案”“蒲国昌:画家天真的狂欢”“尹光中:艺术敲中我的灵魂”“余未人:记忆中的历史碎片”“李宽定:记住了那些事”“刘雍:原创是作品的灵魂”“崔文玉:作曲家的音乐人生”“侯丹梅:贵州京剧院掌门人”口述史采访图文,以及“附录一(《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第一期”采集信息表)、“附录二(顾久:生命的讲述应该像一首诗)及“后记”。项目组自2019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对前述11位贵阳市籍文化名人进行口述史访谈,先后共进行14次口述历史访谈采集工作,取得近四十小时的录音和视频资料,整理文字资料并形成文稿近40万字,拍摄和搜集图片600多张。全书最终46.4万字。

    本书编委会总策划:孙绍雪、魏定梅;顾问:顾久、徐静;主编:袁云龙;副主编:熊列;编辑:徐丽娟、王先凯、张彬;项目主持及文字处理:王小梅;审稿:蒋海军;拍摄:白文浩、杨波、高旋、吴蔚;资料:葛春培、田如萍、彭春菊、陈芳芸。

    本书编委会顾问、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顾久在“序”——“贵阳文化名人口述录”中写道,贵阳地处边鄙,但也拥有一个星河般的人文大网络,其中不乏蜚声海内外的文学艺术的当世明星。本书就遴选其中卓越者:音乐方面,有宋树秀、龚克、崔文玉;绘画方面,有向光、蒲国昌;以雕塑见长的,有尹光中、刘雍;以文学著称的,有余未人、李宽定;侯丹梅代表了京剧世家的光彩;戴明贤先生则难以归类——小说散文剧本成就,自可归入文学,但书法篆刻,也卓然成家,近年偶涉绘画,文人墨戏,又一片天真……共计十一人。惜乎某君婉拒采访,默然隐素,否则正好十二,成“天之大数”。虽然如此,以上诸君已是星光璀璨,既是风骚独领的“一”,同时又是折射出整个“星河网络”的“多”。……希望由这十一个“一”,来反映贵阳这个拥有六百多年历史、四百八十万民众的“多”的存在,由此树立起贵阳的文化自觉,激发起文化自信;可能,还希望由此激发引领出更多的贵阳后生仰望星空,追求卓越,向往美好,协力争先,变“一”为“多”,再多些,更多些……。

    本书前言执笔人王小梅在“前言”——“为名人立传,为贵阳文化建档——‘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访谈’田野采集杂记”中写道,这是一项关于梳理贵阳市籍文化名人、文化记忆的文字编辑与出版工作。项目发起方的初衷在于记录地方文化档案,保护地方文脉,进一步提升贵阳的文化形象,挖掘、传承和弘扬贵阳文化,为贵阳文化名人建档,建立贵阳市地方文化记忆库,展示1949年至今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民精神风貌方面的变迁。项目以访谈的方式,通过受访者从人生经历、成长背景、文化大事、个人成就等方面进行生活史、个人艺文史的自叙和讲述,以个体小叙事反映贵阳市几十年来的文化发展成果,进而打造贵阳市文化名片。……而这些生命历程的讲述,不仅为这个家族留存了一份珍贵的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可贵的精神遗产。我们希望,项目收集的文字和影像记忆将会像这些文化的守望者一样,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二)除“序”“前言”外,含“吴正光:耕耘民族文化沃野”“金德明:贵州旅游开发先行者”“鲁风:绘出中国画大意象”“宋培伦:此生造梦夜郎谷”“陈泽凯:让戏剧创作诗歌化”“张新民:集众萤之火共亮”“顾久:首先要做个好人”“曹琼德:捕捉时间的记忆”“王建山:版画里的黔山大地”“方聪:当代表达纸浆雕塑”“邵志庆:让贵州花灯走得更远”口述史采访图文,以及“附录(《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第二期”采集信息表)及“后记”。项目组以口述史方法采集整理前述11位贵阳籍文化名人的艺文史和生命故事,以尊重口述史真实性为原则,运用“不浪费的人类学”方法,对41个小时录音资料进行完整整理,最后整理文字资料60多万字全书最终40万字。

    本书编委会顾问:顾久、徐静;总策划:孙绍雪、龙丛;主编:胡琳;副主编:熊列;编辑:徐丽娟、王先凯、张彬;项目主持及文字处理:王小梅;编审:李隆虎、陈正府、蒋海军;拍摄:白文浩、杨波;资料:葛春培、罗春艳。 

    本书编委会顾问顾久在“序”——“记忆让未来灼灼如锦”中写道,强大的记忆力使人类有了完整的自我感和自觉性,有了恒久的情感与信念;强大的想象力使人类有了对未来的憧憬与超越感——超越小我、拥抱大我,超越眼下、向往永恒,超越琐细、追求崇高。因为记忆力与想象力相互促进,人类拥有了独特的理性……总之,人类有了记忆,有了想象,就有了自我与情愫,有了未来与超越;也正因为记忆与想象,人类才拥有更高的感性、理性、信仰与哲思。眼前的这一本《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二)》就是为珍惜过往记忆、激发未来想象而整理出版的。保存好贵阳人的记忆,使得我们拥有记忆、充满想象,从而有自我有情愫,有未来有超越,有理性有哲思,有情怀有诗意……于是,我们尘封的往事才熠熠生辉,遥远的未来才灼灼如锦。因此,人类的生命才独具其他生物所没有的充实、丰满的价值感与意义感。 

    本书前言执笔人王小梅在“前言”——“成为最好的自己——当代社会网络结构下文化名人的成长史观”中写道,从2019年开始,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的三期计划中,我们开始尝试采集和整理文化名人口述史。……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历史的文本整理和收集是对传统历史的有益补充和丰富,是对个体记忆、个体经验反思、模仿和重塑的历史多重文本诉求的情感性实践,是一次寻找丰盈的历史维度和一场与具有特殊情感记忆的个体的促膝长谈,是在个体经验之下对地方性知识多重文本的渴求。……通过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的个体历史梳理,回到个体的生命经验和文化自觉,我们试图去建构一个区域的文化意义。个体经验为后来者留下记忆和智慧,从某些方面建构了一个地方的文化意义和知识谱系。

    另据了解,《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系列书籍共三辑。目前第三辑正在文本整理和写作中,预计2022年底出版。该书系列最大化地保留了个人的说话习惯及地方用语,读来亲切感人。此系列书籍旨在为贵阳市文化名人建档,为建立贵阳市“地方文化记忆库”提供材料,并为贵阳市文化事业发展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