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贵州省儒学会副会长、《龙场阳明文库》总主编、贵州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理事长、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特聘兼职研究员
杨德俊
2017年1月11日,杨德俊先生(左二)《龙场阳明文库》首发仪式暨座谈会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
阳明先生的人品和思想,我是从粗略的学习了解到敬仰崇拜的过程。自1989年4月开始,到2020年11月止,历时30多年的时间里,我前后13次考察阳明遗迹,经过300多个市(区)、县,行程5万多公里,考察阳明遗迹地约140多个县(区),收集到数百万的文字和数千张图片。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从事阳明文化研究,坐在家里翻翻《王阳明全集》和其它书籍,书中知识有限甚至有误,只能作静态的研究。而要认真作好静态研究也是很难,有的说玩易窝是少数民族给王阳明造的住房,说王阳明在龙场用石头做了一个石棺材,躺到里面一个星期悟出大道,说王阳明来了以后,就教给当地的苗族人民打土坯,砍木头来建造房屋。这些说法毫无依据,纯属主观臆断,误导了许多阳明文化爱好者;有的抄书不认真,抄错的不少,还把一些不是王阳明作的诗文,辑录为是王阳明所作;有的讲阳明文化,不考察、不考证,翻一下阳明先生诗文和《王阳明先生年谱》,再凭空杜撰一些离奇的故事,写的论文、编的书籍,很多都不符合史实,一点都不接地气,大多数是在胡编乱扯;有的人说,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叫才叫专家。所以既要“读万卷书”了解知识,还要“行万里路”去考察考证,才能了解到一些更真实的情况。
古人又说“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但要真正“起而行之”作动态的研究,这就更难了,要去考察全国的阳明遗迹,了解历史和保护现状,采访当地专家,既要找经费,又要花精力,谈何容易,所以很少有专家去作动态研究。“学在民间,道在山林”,我不盲目的去迷信什么专家教授。践行知行合一,说做就做,我们多方筹集经费,外出考察作动态的研究,搜集的资料图片多了,我就萌发编辑一本王阳明事迹和遗迹的书,当时无一分编辑经费,出版印刷经费更是渺茫,但我想编了不一定成功,若是不编肯定不会成功。幸好在2018年9月,宁波市社科院向全国公开招标“阳明心学研究重大课题”,我投标后中标,为了更好的完成此课题,又邀约几位朋友一道,两次到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考察,收集补充资料。
《龙场阳明文库•王阳明行踪遗迹》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发行
通过五年时间的分类整理、编纂修改,集思广益,九易其稿,《王阳明行踪遗迹》研究才完稿。从《阳明家世门风》开始,至《逝世后毁与誉》结束,是目前全面介绍王阳明行踪遗迹,生平事迹,图文并茂的一本书籍。从初稿80多万字,修改至43万多字,图片从千余幅中选出380余幅。本书忠于史实,一说为主,多说并存,无夸张,无演绎,更无虚构,用史实来展现阳明先生的行迹和事迹。除查阅《王文成公全书》《明实录》《国朝献征录》等多部史书,查阅了王阳明行经地的300多部数千册嘉靖、万历,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的省志、府志、州志、县志。
本书收录了《王文成公全书》未收录阳明在行迹地作的50多篇(首)诗文,其中有15篇(首)诗文,是近两年才发现的。还有阳明友人和弟子、后学作的有关阳明的诗文60多篇(首),摘录有关阳明文化的摩崖、碑刻,王文成公祠记、阳明书院碑记、拜谒祠堂、书院诗词及一些史料150多篇(首)。如对《年谱》涉及到王阳明先后到达各地的时间、地点、事件,与人交往等等进行考证,有误的给予更正,对未记录到的遗迹,事迹予以补充,如对阳明行经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事迹、遗迹等。还收录了《明儒学案》中未记载的、少有人知的如龙岗书院,滁阳九华,闽东和岭南亲传弟子,各地王文成公祠,阳明书院讲学情况。还加强了王阳明廉政亲民的事迹,如在江西吉安、南昌为老百姓减免税费,在江西、广西抗击水灾、旱灾,赈济难民等事迹。
杨德俊先生介绍《龙场阳明文库》编著情况
本书中的部分考辩,也是对少数研究权威的一种挑战。如王阳明正德二年秋到龙场,谪居龙场是三年,在阳明和几位亲传弟子的多篇诗文中得到证实。根据古籍文献核对,纠正了一些阳明所著诗文的错误,如阳明所作名篇《瘗旅文》,嘉靖《贵州通志》和《居夷集》等书中,开头一句是:“维正德四年秋七月三日”,其他刻本掉了一个“七”字,有这个“七”字,说明王阳明写这篇文章是七月初三。
其中“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在嘉靖、万历、康熙《贵州通志》与《古文观止》中相同,其他刻本是“二年”。阳明说他“来此三年矣”,与“居夷三载”“在夷中三年”“困于龙场三年”“阳明翁此居三年”相吻合。还有在贵阳作《来仙洞》诗,其一首中“古洞生寒客到稀”,《王阳明全集》中把“生寒”校为“春寒”,第二首中“道狭草霑濡”,《全集》中把“霑濡”校为“露濡”等。如王阳明是正德元年十一月被下狱,廷杖是三十,地点在午门外,十二月二十一日被降为贵州龙场驿驿丞,正德二年闰正月初一离开北京赶赴龙场。
再如阳明好友大余县进士刘节纂修的《南安府志》记载,阳明是“卒于大庾小溪驿”,并不是青龙铺。《南安府志》收集资料距阳明先生逝世仅四到五年,时间近,且有南安府、大庾、崇义、上犹、南康四县多位官员,大庾县门人及士民数百人在南野驿参加设祭入棺,当时参与者多,记的事就比较清楚,其真实性不可受到质疑。
阳明先生逝世时,有史料证实南安府推官周积并不在场,周积听到阳明逝世的报告后,才从南安府奔赴逝世地点,所以阳明先生临终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应该是钱德洪的笔下之言。如果是周积听到阳明先生的临终遗言,这等大事,周积应该有所记录,而在周积著《山中日录》《二峰摘稿》等书中未有记载,《江山县志》人物中,也只记载周积在南野驿亲自办理阳明先生入殓和出殡事宜,也未记载阳明先生逝世时周积在场之事。以上这些都以多说并存,真伪让读者在多个史料中区别。
《龙场阳明文库》首发仪式暨座谈会现场
此课题经宁波市社会科学院聘请五位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很好,有专家看了此书后说:“内容旁征博引,史料丰富,考据严谨,无夸张演绎,并图文并茂,是一本真实展现王阳明的生平事迹、行踪遗迹、是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一本书,可作为考察阳明行迹和组织阳明遗迹游学的一本导向书。”此书装帧很好,是目前国内外出版的阳明文化书籍中,文字内容和图片最为丰富的一本书。很多人对此书的评价还是较高的。
我的体会是:保护阳明遗迹,研究和传承阳明文化,全凭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热情,以自觉、自信的责任感去做,无所谓先要得到哪一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但只要自己认真踏实地去做了,领导就一定会关心和支持你。我们在阳明遗迹保护、考察、研究活动中。曾得到县领导林志云、卢永康、魏明䘵、朱桂云、王成林、成华强、王世利、佘龙、刘元珍、文清武、王朝惠、朱永彬等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原常务副县长成华强对我说:“有的干部,我们给钱他都干不好事,你们是认真踏实地做事,帮助筹集一点经费是应该的。”也有领导对我说:“杨老师,你在阳明文化方面所做的事,比一些单位做得多,做到好。”原任县长佘龙说:“老杨,你是一条汉子。”著名学者张新民和蒋庆等称我是“阳明遗迹的保护者,阳明精神的守护人。”人无完人,对我有褒有贬也是很正常的,当年朝廷官员对阳明先生也是褒贬不一的,何况我是一介草民。
杨德俊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我是一个无职无权,且不依附任何权力的草根人士,普通阳明文化爱好者,在不完全依靠政府财力和人力的情况下,收集资料主编《龙场阳明文库》从书,已经出版的三本,获得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是省人民政府的鼓励。在此本书编辑过程中,张新民老师帮助审定篇目,夏之奎、华建新、陈寒鸣、黄诚、张明、葛静萍、王学伟、陆有作、张山梁、杨廷强等先生,帮助一些章节补充内容,并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还有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志无偿提供照片。此书出版5000册,经费近30万元,没有争取到市、县的财政经费,全部是通过筹资得到,在此对关心和支持本书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王阳明先生诞辰550周年暨贬谪龙场悟道515周年,我们准备举办“阳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论会”,谨以《王阳明行踪遗迹》研究这本书,纪念“兼三不朽”的圣贤阳明先生。
多年前我就准备做一张《王阳明主要行踪图》,但阳明先生北至北京,南至广东,东到福建,西至贵州、广西,地域太广,要标的地点多,地图要两米宽以上,地点才能标得稍微清楚一些,而且最多只能标到市或县,标不到地点,如玩易窝、阳明洞、三人坟就标不到位置,很有局限。我请出版社的排版编辑来做,用四折页来印,说只能看到密密麻麻标的点,是看不清楚的,另外,标好的地图要经过地图出版社来审,很难通过。于是我们就在电脑软件绘制,用了前后三个月制作,把地点标完。此软件可以插入遗迹、遗像、手迹、书籍等图片和文字说明、视频等,还可以导航。就把他称为《阳明行迹数字博物馆》,在阳明心学传播方面,国外可标到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百度、高德、地形、道路、英文等15种风格,还可以导航。这个数字博物馆做好了,将比任何一个实体的王阳明纪念馆,展览馆所容纳的内容更为丰富。目前还不很多完善,我想再集大家的智慧,努力地把它做得更好。
杨德俊先生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赠送《龙场阳明文库》
《王阳明行踪遗迹》研究一书出版后,我最近准备选录资料,编辑出版《王学之道——阳明友人、弟子、后学诗文选辑与研究》一书,其中付上20余幅比较好碑刻、拓片和手迹。此书工作量要比点校两部明代古籍的工作更难更大,因为要去查千余部明、清、民国的古籍文献,从中寻找有关阳明先生的诗文、祭词、王文成公祠碑记、阳明书院碑记、相关摩崖石刻等资料,最后汇集成书,这个工作量和难度肯定是非常之大,因为要找到这么多文献古籍都很难,不要说去查找其中的诗文了。但我争取在三年时间收集30多万字,再编辑出版。
这些诗文都是明、清的状元、进士、举人等官员和学者所撰写,质量很高,价值很大,从这些诗文中可看到阳明与友人,弟子的关系,还可了解各地弘扬和传承阳明文化的情况,虽然难度很大,但我认为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情,争取能够成功。此书出版之后,我准备将收集的数千部书籍,电脑中的上千万字资料,数千张图片作处理,就准备停笔了。我相信,贵州年轻的阳明文化专家,一定会编辑出版更多的,更为优秀的阳明文化书籍。
因本人学识水平浅陋,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各位批评指正。
信息收集与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