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义先生著《石鼓丛考》出版 中国文化书院获赠图书

发布时间: 2022-06-22 浏览次数: 234

    向义先生著《石鼓丛考》(全五册)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2112月出版。2022621日,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主办的“《石鼓丛考》赠书仪式”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举行,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赠图书。

    《石鼓丛考》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全书60万字。全书“考证 第一册”,含叙例、略例、题例、引用书目、原书目次、由来、迻置、形质、意义、释名、序次、字数、时代上、时代中下、字体、文体;“考证 第二册”,含书法、韵读、章句、匡许、徵诗、摹拓、斠勘、正杨、后案;“考释 第一册”含引言、题辞、引用书目、原书目次、甲鼓上下、乙鼓上、乙鼓下、丙鼓上下、丁鼓上;“考释 第二册”含丁鼓下、戊鼓上下、己鼓上下、庚鼓全、辛鼓全、壬鼓上下、癸鼓上下;“余篇”含附录诗文、黔故偶拾、石鼓丛考补遗、合编。

    《石鼓丛考》出版说明显示:石鼓文是中国古文字中,尤其是秦系文字中重要的代表。追溯中国的金石学史,石鼓文的研究向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代学者皆对此倾注了很多心血。近现代以来,罗振宇、王国维、强运开、丁佛言、陈矩、郭沫若、于省吾、马叙伦、马衡、唐蘭等学者耕耘于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列重要研究成果。

    向义先生生前从事以文字学为主的高等教育工作,在文字学和方言研究方面造诣很深。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向义先生披炼群经,网罗众说,针对石鼓文的方方面面,结合商周文字、前贤时彦的诸家说法,加之精研覃思、深造自得,全方位对石鼓文的由来、迻置、形质、意义、释名、序次、字数、时代、字体、文体、书法、韵读、章句、匡许、徵诗、摹拓、后案等悉心考证、考释,同时荟萃历代名家咏叹石鼓文之诗文,终成六十余万字宏篇,把对石鼓文的整理、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石鼓丛考》是向义先生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文字学力作,曾得著名金石学家、学者马衡,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的赞誉。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的深入,先生的某些具体观点或有可商,然而在石鼓文研究的学术史上,他倾注心血的这部著作,当是极有分量的。同时,对于贵州地方文化史而言,向义先生及其《石鼓丛考》,也是贵州当地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证,故而整理出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向义先生逝世后,为了保护这部珍贵书稿,其子女将其捐给故宫博物院。然普通读者难得一见,如此一部视角独特、内容精深、学术上乘的书稿,贵州人民出版社实不忍其藏于高阁。为了更好得保护、传承该作品,发挥其在我省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我社多方协调影印书稿,申请专项出版资金,历经多年编辑整理、专家审读,终于将这一书稿影印出版。

    因《石鼓丛考》篇幅较大,考虑到原书稿各分册的内容衔接、体量大小以及读者的方便,编辑将全书分为考证第一、二册,考释第一、二册,余篇一册,共计五册;针对原稿作者后补贴文形制不一的情况,采取去匡线、文字居中的方式呈现;为保持文献原貌,加之限于影印出版的形式,书中有历史局限性的表述及观点一仍其旧,不作处理。

    《石鼓丛考》的影印出版,是深化石鼓文研究乃至历史活态研究的重要工程,也是助力贵州文化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项目,期待能对读者有所脾益。

    向义(1892—1970),字知方,汉族,生于贵州省贵阳市六座碑。早年斋号 “六碑龛,中年斋号六碑堪,晚年斋号青花十砚斋。他幼读私塾,1907年进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今贵阳一中)就读,不久保送贵州优级师范学堂,又插班考入北京京师法政学堂三年级,1912年回乡。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迁至贵阳清镇卫城。后国民党教育部委派王克仁院长来贵阳,找贵阳知名学者筹建国立贵阳师范学院(现贵州师范大学),受王克仁相邀全家返回贵阳。1941国立贵阳师范学院成立后,相继在该校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向义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有《谜考》《文言虚词汇参》《贵山联语》《联品》《黔语残稿》《联语索考》《书法常识》《隶法集说》《八法集说》《翰墨怡情》《砚故零拾》《五石崖略》《茶诗偶记》《清联三百》《茗壶散记》《茶赋集》等。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