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王赵民研究员主讲贵州大学“溪山论道·文科讲坛”暨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 2023-04-20 浏览次数: 10

    418日下午,贵州大学“溪山论道·文科讲坛”2023年第19总第858)暨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国慧”哲学之光系列讲座(第二十二讲)在中国文化书院勉学堂开讲。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王赵民作题为“玄奘大师对佛教学术中国化的巨大贡献”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贵州大学人文社科处主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承办。贵州大学哲学学院、佛教量论因明研究院张连顺教授主持讲座。

    首先,王赵民研究员谈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宗教工作的重视。就佛教学术中国化问题,王赵民研究员通过对玄奘大师生平进行简单介绍后认为,中国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及其学术发展的繁荣阶段,也是佛教完成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儒学、佛学相互融摄、互补共存。认为,唐代玄奘大师就是佛教学术中国化中的杰出代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接着,王赵民研究员向张连顺教授等师生赠送《玄奘研究》《玄奘大师与丝绸之路》研究书籍及“佛足印石·佛迹记”拓片,希望带动相关专业学生们对玄奘大师的学术研究。

    依据关于玄奘大师的研究,王赵民研究员认为,玄奘大师对佛教学术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融会贯通佛教义理,为佛学“正本清源”;二、带回和翻译了大量佛经,丰富了我国文化宝库;三、创立佛教法相宗,成为国内首位唯识学大家;四、开创发展了因明学说,至今仍是“绝学”;五、讲学,培养了亟需的人才;六、构建、输出圆融正信的佛教理论体系,为开拓中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这六个方面,体现了玄奘大师在学术与外交方面的巨大贡献。王赵民研究员还从十余个方面提出了关于玄奘大师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展望,认为关于玄奘的研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希望同学们能够燃起相关学术研究的热情,去研究和解答并为玄奘学术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王赵民研究员引用日本研究玄奘专家山本先生关于玄奘具有“世界著名的大旅行家、开辟人文学科的专家、伟大的翻译家、佛学研究家”四副面孔的说法对讲座内容作了总结并认为,玄奘远不止山本先生所说的四幅面孔,而是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面孔;应当从多个角度去了解和看待玄奘,从中汲取知识,展开深入研究,丰富关于玄奘研究的学术成果。

    王赵民,汉族,陕西白水人,获陕西省优秀教师称号。现任中国玄奘研究中心研究员、长安文化研究会副主席,是国内知名的玄奘大师研究专家。在《佛教文化》《洛阳佛教》《六祖禅》《南海佛教》等刊物发表各类作品百余篇,在宗教文化出版社等出版《解读玄奘》《玄奘大师与丝绸之路》《玄奘与玉华山》《药王孙思邈传》《药王山佛教遗迹遗存》等多部专著。先后参加第三、四、五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主编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玄奘研究》。

 

文:哲学学院 邹婷婷 图:哲学学院 李心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