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30日下午,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党支部在传习室举行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学习,上级党委联系中国文化书院党支部联系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诚教授主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兼谈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贵州文化建设》专题党课。中国文化书院党支部全体成员、书院办公室人员及学生助理加了本次专题党课扩大学习活动。

黄诚教授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与历史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藏丰厚的中华文化基因、把握中华文明特质与助力贵州当代文化建设三个层面,阐述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黄诚教授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历史演进逻辑与中华民族特色。他从历史维度和时代维度剖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程并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这一创新理论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其次,黄诚教授指出,“两个结合”“十个明确”中涉及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民族复兴等系列核心内容。他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藏丰厚的中华文化基因出发,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灵魂与中华文化思想要素的密切关系。他在个人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基础上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二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智慧;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正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系统、全面且具中国化、时代化特征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最后,黄诚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11年5月9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师生读书会上及2023年6月2日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为贵州的文化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要牢记谆谆嘱托、要有历史担当和社会使命,要在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中华文明所突出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大”突出特性为指引,加强学习和贯彻落实,认真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助力贵州当代文化建设,进一步作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推动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党课结束后,与会师生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党员教师们认为,本次专题党课的理论分析与梳理既系统、全面、深入,又非常贴近中国文化书院党支部和书院工作的特点;既着重于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内涵,又在强调“两个结合”的同时体现出贵州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很有助益,对中国文化书院书院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并在学校主题教育“五思三进”“五个一工程”中推进书院学术研究、文化传承、文化交流、素质教育等功能发挥,做好书院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相关工作也是很好的指导。
办公室助理、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王馨迎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外国语学生,我们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效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彰显中华文化影响力,从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办公室助理、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民族学研究生熊皓涵表示,这次党课学习让我们再次深刻意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作为民族学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夯实理论基础,通过田野调查不断提升实践水平,讲好中华文明的多彩故事,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与阐释,坚定文化自信,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办公室助理、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本科生罗川川表示,本次党课让自己更加体会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运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书院师生读书会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底色。作为历史专业的一名同学,这次学习让自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学的“‘无用’之‘用’”,深化了对学科价值的认识,增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信。
办公室助理、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本科生杨浪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在“两个结合”基础之上,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修身的思想精髓,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贵州有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地方文化,身为贵大学子,要更加学习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彩地方文化。
办公室助理、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历史学本科生杨群认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给予了我们青年一代很好的学习启示。作为历史学专业的青年学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生力量,更是中国文化守正创新的生力军。我们要秉持理性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
文:中国文化书院 党支部 图: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 张洪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