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编著、胡琳主编《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三)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出版。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所指导“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项目执行团队“蓝花叙事”负责人、“手上记忆”博物馆馆长、项目主持及文字主笔王小梅女士特意赠书。
《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三)编委会顾问:顾久、徐静;总策划:孙绍雪、龙丛;主编:胡琳;副主编:熊列;编辑:徐丽娟、王先凯、张彬、王栋;主持/文字:王小梅;编审:蒋海军、李隆虎;图片:白文浩、吴蔚、杨波;资料负责:葛春培;资料整理:李梦娴、黄雅欣、田阳、王大蕊、陈亚梅、胡富艳、黄晓敏。
顾久在序“让生命有意义”中写道:读了小梅写的前言《关于生命的一切,我都想知道》,我感受到了她的惋惜之情,我们惋惜《寻城迹》这件做了很久并产生影响的事就要结束了……无论如何,首先我们应该感谢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感谢很多像蒋海军这样的学术志愿者,还要感谢被采访的各位老师,大家一起,为这三期口述史做了这么多事。在这个讲求实利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件事?意义何在?由此我联想到了“生命的意义”。……人本来只是一种生物体而已,原本没什么意义。人的生命的意义在于能追求一个目标,聚焦到一个点上,在寻找、追求、创造着,于是这种寻找与追求就会使平凡无意义的生命熠熠生辉,产生意义。……我们三期口述史的传主,都是在用他们的执着与理想,在不断寻找、追求、创造着,从而成为一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使他们本无意义的生命富含意义。一定意义上,他们都是在造一个天、保一片地。
王小梅在前言“关于生命的一切,我都想知道”中写道:由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第三期付印之际,也代表贵阳市名人口述史暂时要停下来了。从2019年底开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种种不确定性,也带来很多不安稳情绪。这不安定的岁月,我们依然坚持采编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通过口述史,我有机会重访老友,和小伙伴们到受访者家中坐下促膝长谈。我们看见了生命的日常、成就名人的艺文史和人性的光芒;我们也看见个一个时代的悲喜交集,令人不断思考生命的意义;我们还看见了贵阳市文化名人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激情、热爱、付出、创造与眷念,从他们的成长史、生命史和艺文史,也看见了这个年轻省会城市的地域文化史。
《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三)内容除“序”“前言”外,包括:“谭涤非:画中禅意见人生”“史继忠:研究文化的终点”“罗星芳:一生情系蔓萝花”“刘玉珍:本色主演秦娘美”“顾朴光:幸有二史慰此生”“张润生:黔山秀水入画来”“杨廷硕:复兴生态民族学”“卢现艺:岜沙的影像时长”“刘柏勋:不能断的脉”“李钢:雕塑人的精神气”“李飞:与废墟做伴”,以及“附录:《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第三期)采集信息表”及“后记”。
本书“后记”写道:《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第三期的采集在2020年国庆节前匆匆开工。……因为采集的讲述时间过长,又要从大量资料里找出最好的材料,所以整理口述史资料的工作海量,整理文本的工作也是海量。每一句话都是要听着录音原文转译,按照“不浪费的口述史”原则逐字逐句整理资料。而每整理一个文本,每一句话都是重写,每一个文本三万字到五万字几乎要写十几天,最后按照讲述脉络完成口述史文本后发给本人批阅与修改。
专家认为,《寻城迹:贵阳市文化名人口述史》系列图书策划选题定位有时代高度,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相契合。该选题具有深厚的时代意义,通过受访人的个人经历、心路历程,呈现了时代记忆,反映了城市文化的时代演进,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和贵阳文化人对文化传承与文化建设的守望与担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也是一项抢救性的工程,为保存文化记忆,讲好贵阳故事,树立贵阳文化自觉,激发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史资料,已形成贵阳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