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贵州省博物馆编,由贵州省博物馆馆长李飞研究馆员、贵州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曹维琼编审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杨长远任主编的《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于2022年12月由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出品、孔学堂书局正式出版发行。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李飞研究馆员特意赠书。
《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由李飞、曹维琼、杨长远任编委会主任,曹维琼任文图总篡,杨长远任文字统稿,纳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贵州省孔学堂发展基金会资助。本书将贵州民族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联系起来,从多元一体的角度去认识贵州民族服饰,用文字叙事、图片叙事和字图互文叙事三套系统,图文互动,提供了一种比文字更直观,比图像更深入的记录方式,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崇山峻岭中贵州各民族民众的生存方式和服饰文化。
全书分为《型款篇》《工艺篇》两册卷,85.3万字。
《型款篇》由“概述卷”“型款卷”共两卷组成,整理了贵州民族服饰的型款样式,通过与中国传统服饰型款比对,发现贵州民族服饰保留着中国传统服饰的基本型款,遗存下较多的中国历代服饰时尚样式的印迹,是中国传统服饰型款的特色本库。
《工艺篇》由“织造卷”“印染卷”“刺绣卷”“纹样卷”“缝制卷”“银饰卷”“头饰卷”“配饰卷”共八卷组成,梳理了贵州民族服饰制作的选材备料、制作工艺、装饰手法,以此例证了贵州民族村寨至今仍然保留着的中华民族服饰传统制作工具和工艺,是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活态博物馆。
本书收集了贵州省18个世居民族共3型8款190余种民族服饰,用文图互动的形式,全方位地记录、整理、介绍贵州民族服饰,并从中梳理出贵州民族服饰文化词条1200余条、图片约1500幅。本书用服饰工艺学、服饰历史学、服饰民族学的理论作指导,从民族服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三个层次还原贵州民族服饰文化。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原院长常沙娜教授为本书作“服饰,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代序并推荐。
代序及推荐语写道:服饰文化,在中国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但在中原文化重地和沿海发达地区,中国传统服饰只能在文物和古籍里寻踪觅迹。然而在山青水美的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百余种民族服饰,却仍然活态地散发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余晖。
作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贵州民族服饰蕴含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婚恋丧葬、节日庆典的形象反映,是贵州民族文化中最醒目的符号,具有工艺学、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贵州民族服饰经过千百年的记忆传承,依靠各族人民对祖先和族群的敬畏,也借助贵州原来的偏僻闭塞,文化变异而流传至今,素有“中国传统服饰活化石”的美誉。本书作者将中国历代服饰进行梳理,并与贵州民族服饰的典型样式进行比对,筛选出数十种中国历代服饰时尚特征的依存,并从贵州民族的族群族源、民族迁徙、屯戌移民等方面情况,对贵州多元一体民族服饰文化的形成进行分析,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清楚。
本书分为型款篇和工艺篇,将贵州民族服饰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前导,从服饰工艺学、结构学、历史学、社会学的角度,从型款演变和制作工艺两个层面,重构贵州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探索并还原其工艺体系,形成其型款系列,从而还原贵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演进过程。
本书改变了民族服饰图书只介绍样式的传统,而把服饰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介绍,让读者在了解民族服饰样式的同时,也知道其制作工艺与生产流程,还知道民族的着装习俗和文化内涵。据此,我们可以说,民族服饰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历代服饰型款的特色样本库;是中国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活态博物馆。
本书不是单纯地搜集归纳型款样式,而是集民族服饰的型款样式、制作工艺、生态环境于一体,在展示五彩缤纷、型款多姿的贵州民族服饰的同时,解说制作技艺,介绍着装习俗,分析特色成因,讨论她与中国传统服饰的关系,是对贵州民族服饰文化研究的一种创新性拓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将贵州民族服饰与中国传统服饰联系起来,从多元一体的角度去认识贵州民族服饰,用文字叙事、图片叙事和图文互叙事三套系统,图文互动,提供了一种比文字更直观,比图像更深入的记录方式,全面而立体地展示了崇山峻岭中贵州各族民众的生存方式和服饰文化。全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向读者呈现了绚丽而震撼的审美愉悦,同时,构建出一套整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的成功典范,将使民族服饰的整理研究迈上新台阶,探索出新道路。
毋庸讳言,贵州民族服饰的传承保护如今也面临困境。高速公路便捷,旅游行业发展,文化交流加强,一方面让更多的人感受了民族服饰之美,意识到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另一方面开阔了贵州各民族的视野,使不少青年更向往外部的现代生活。传统民族服饰的型款样式、制作技艺和穿戴习俗被改变、被遗弃,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文化成为新的问题。《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应当为回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途径。
贵州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万余件民族服饰藏品资料,集合众多专家学者,编著出版了《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这对贵州民族服饰文化是做了一个大功德。我期望,通过本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关心贵州民族服饰文化,珍惜爱护我们的民族服饰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原社长曹维琼编审在后记“呈现给世界一个活态完整的贵州民族服饰”中写道:
贵州民族服饰体系庞杂,型款多样,色彩斑斓,工艺复杂,内涵丰富,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叙事系统。这就注定了关于贵州民族服饰的介绍,不是三言两语和几幅图片就能清楚说明的,故《中国贵州民族服饰全集》的编篡体例也就比较复杂。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梳理出本书编篡的三个特点作为引导。
特点一,本书是贵州民族服饰文化的百科全书。本书是贵州民族服饰现存款型样式的汇集,是贵州民族服饰相关研究元素的合集,编篡时注意把握服饰研究的整体性、服饰介绍的系统性、服饰展示的综合性。……
特点二,本书是多重文本叙事系统的有机集合。叙事系统是指用特定的符号形式叙述一种事物的状况。不同符号形式的叙述方式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符号形式内部,也会因编排和形式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为叙事内容的庞杂,本书采用了文字叙事系统、图像叙事系统、字图互文叙事三重叙事系统。……
特点三,本书是馆藏文物活化利用的典型样本。贵州民族服饰是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贵州省博物馆收藏的重要内容。贵州省博物馆从建馆以来,一直把贵州民族服饰作为主要的收藏对象。把馆藏民族服饰文物图片与贵州民族服饰田野考察图对照研究,是典型具象的民族服饰二次成型展示,是民族服饰的现实参照,馆藏民族服饰文物是不同历史时期民族服饰成衣的例证,又是同一历史时期民族服饰款型的物证。……
本书的编篡,为贵州民族服饰整理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贵州民族服饰文化记录与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也对民族服饰的收藏与展示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简介
贵州省博物馆 经过60年发展,贵州省博物馆藏品总数已达8万余件。民族文物为馆藏亮点,在国内独树一帜。其中,中国苗族服饰库和中国苗族银饰库位居全国第一。另外,馆藏贵州古生物化石、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以及反映地方历史人文和文化多样性的各类文物,也是贵州省博物馆亮点的重要部分。
李飞(1976 — ) 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贵州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西南考古、土司考古。曾主持贵州海龙囤遗址考古发掘与整理工作,该项目先后荣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等荣誉。2016年5月获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金爵奖”(青年学者奖),所参与的“多彩贵州——民族文化陈列”展荣膺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出版著作有《复活的土司城堡:海龙囤考古手记》《海龙囤》(四卷本)等。
曹维琼(1954 — ) 贵州贵阳人,云南省社科院历史学硕士,编审,曾任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研究方向为贵州地方民族文化。200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百名有突出贡献的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副主编策划出版了“图像人类学视野中的贵州”丛书五部,担任主编出版了《亚鲁王书系》《我们贵州》《中国布依族》《侗族大歌音图典》,出版专著《微观编辑学》。其中,《亚鲁王书系》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
杨长远(1953 — ) 转业军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著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概论》《中国织锦大全·苗族织锦布依族织锦侗族织锦水族织锦》《我们贵州》。
文: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图: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