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和河南大学主办、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闻史的在地化与想象力”学术论坛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高校的近20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论坛,对报刊媒介的地方价值研究进行深入探索,回应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对“史学问题”的深度关切。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王胜军教授参加会议并当选第五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乔石豪主持上午的开幕式。河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绍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蒋建国,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分别致辞。河南大学出版社向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及各位理事代表捐赠图书。
主旨演讲部分共有六位学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发表了题为“新闻实践史的路径创新与反思”的主题报告,从“新闻的实践”和“实践的新闻”两个新颖的视角重新阐述实践的内涵。她指出,要避免经验主义和碎片化的实践史研究,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中国新闻实践史的定义。
南京师范大学民国新闻史研究所所长倪延年教授的发言题目是“论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的起源、发展及属性”,发表了自己对“完整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报刊必须具备的条件”的见解,梳理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的起源、特征与发展,总结出共产党地方新闻事业属性的最高层次——革命性和人民性。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以“中国新闻学与中国新闻史”为主题发表演讲,分享了对中国新闻学与中国新闻史丛书的主要构想。他提及“中国新闻学的十大原则”,论及自己对中国新闻学的看法并提出了两个值得深思的课题:一是新闻史应立足新中国还是旧中国,二是新闻史属于新闻学还是历史学。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天根教授聚焦时代大变局下中国新闻舆论史学探索,以全球化、区域性、国别史学的流动性为前提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新闻舆论史探索涉及新闻与历史交融互释,关注现实与历史,并提出近代传媒与现代化的关系命题。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赵建国教授发表了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纪律”的演讲,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制度层面规范宣传工作,为当下“党管媒体”提供借鉴与启示。总结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发表题为“文学与新闻之间:‘孤岛’时期的文艺通讯运动”的演讲,通过对孤岛文艺通讯运动的研究,将文学与新闻建立起有机联系,纵向展现了孤岛文艺通讯运动的起源、发展与重大意义。
主旨演讲之后,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樊亚平教授、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春泉教授对六位学者的发言逐一点评,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野和思路。
本次会议共有七个分论坛,在十个会场同时进行。来自国内各院校的专家学者携论著入席,分享观点,激发思想。在“地方新闻史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研究”“报刊阅读史研究”“近现代报人研究”“新闻史研究与中国特色新闻学知识体系创新”“媒介史专题研究”“新闻社会史研究”等分论坛上,百余篇论文被分享、讨论。
贵州大学王胜军教授参加了“媒介史专题研究”分论坛,发表论文为“清代边疆书院记的‘大一统’书写”。书院记是记述书院创建意义的专门文献,刻碑竖立于书院之中而宣示于当时,又刊载于书院志、地方志等文献中而传诸后世,具有及时和稳定传播特定信息和意义的功能。从宋代开始,书院记就与书院建设一起从中原向边疆散播,到清代发展到顶峰。从特定角度考察书院记的附载信息,它是儒学传播与书院建设结合的产物,记录和书写了书院与王朝国家建构的史诗,从地理到文化、再到政治,展现出中国古代“大一统”历史叙事在教育文化文献方面的形态和特质,说明中国古代国家建构传媒话语的丰富性、及时性和广泛性。
经过一天的学术研讨,第五届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闻史的在地化与想象力”学术论坛在主会场落下帷幕。蒋建国会长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发言表示,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专业委员会年会是一个供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同仁交流的优质学术平台。未来,学术年会希望能够持续吸引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优秀的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共同助力学科发展更上新台阶。
图文: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记者 张辰熙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 王胜军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