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

作者简介
莫友芝,字子偲,自号郘亭、紫泉,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清代版本学家、目录学家、藏书家。博学多通,善书法,精文学,与郑珍有“郑莫”之称。于版本、目录学有深研,著有《郘亭诗钞》《黔诗纪略》《《声韵考略》等,与郑珍合纂有《遵义府治》四十八卷。
收录百余部珍稀善本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的作者为清代名家莫友芝,他从小便跟随父亲在多地辗转,客居曾国藩幕府后出任过江苏书局总校、扬州书局总校,前后历时十年,与地方名流及藏书家过从甚密,所见名椠佳钞亦多。在多年的拜访名家、广觅珍籍过程中,其版本目录之学也愈加精熟。《清史稿·本传》称他不仅“在京师远迹权贵”,亦“评骘书史外,荣利泊如也”。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正是莫友芝在同治四年三月至同治九年十月间,受命前往扬州、镇江访求文汇、文宗两阁《四库全书》之时,在得见众多官私藏书家收藏的珍稀善本后所作的经眼随录。该书原是以抄本形式流传,并未付梓,莫友芝离世后,其子莫绳孙重加订补并经张文虎、唐翰题、王颂蔚诸人校过之后,在姑夫黎庶昌的资助下以独山莫氏刻本首刻面世而得以流传。

(莫友芝像)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虽以“宋元”两字冠名,然所收实宋、金、元、明椠本、旧钞本、稿本,按照莫绳孙置于书首目录下题识的统计,总计已达“百三十种”,均为同治四年至八年撰者所经眼之珍稀善本,数量极为可观。该书是唯一一部记载在《清史稿·文苑传·莫友芝传》的目录版本学著作。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共分三卷,同时又附录二卷。正文三卷主要著录宋金元明刻本、钞本或稿本,多附有解题或原书序跋,可据此了解成书经过、版本源流,知其篇卷存佚、优劣异同,有裨辨识异同,考镜原委,所收录的都是莫友芝江南访书时亲眼过目之书。其中卷一自《毛诗要义》以迄《万宝诗山》,著录宋刻本凡四十七种;卷二自《书传辑录奏疏》以迄《迂斋先生崇古文诀》,共载金元明三代椠本四十六种;卷三自《易学》以迄《金石例》,计旧钞或稿本三十八种。附录二卷,首乃“书衣题识”,次为“金石笔识”。
清代目录学的代表著作
我国古典目录学发端于西汉,刘向父子编成我国最早的综合性群书目录、综合性分类目录《别录》和《七略》,此后古典目录学随之兴起并不断发展,而《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正是清代最高水平目录学代表著作之一。它继承和发展了宋以后著录图书版本的传统方式,并把清代校注、辨伪、辑佚文献学术成就及私家目录学研究发展到了最高峰。
同时,《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是一部以解题目录为主的目录名著,有较为科学的版本鉴定、著录方法。不仅对经眼古籍的字体、字数、板框大小、纸墨、行款、序跋、牌记、藏书印、批校、避讳字、题记等版本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记录,还运用了读序跋、类比法、验牌记、看版式、看字体等版本鉴定方法对经眼古籍进行了版本考定,书中大量翔实的经眼信息记录为后人古籍版本鉴定提供重要依据。

《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一经刊刻面世立即引起轰动,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著作之一。莫友芝不仅是知名的文献学家,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学涵养,在诗文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因此不同于纯粹的文献学家,他所作的这本经眼录富含文学趣味,质量上乘。莫友芝在摘录古书序跋时,并不是巨细不遗,全部收录,而是摘录考据与辞章并茂者入其《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中。
此外,考证精密也是该书的主要特色之一,莫友芝在该书的许多考证成果弥补了前代目录学著作的缺失,尤其对《四库全书》补正处较多。如卷一《东汉会要四十卷宋本》曰:“《四库》据传钞宋本缺三十七、三十八两卷,又三十六、三十九两卷各佚其半,此本此四卷皆全,洵奇宝也。”指出宋本《东汉会要》可以补《四库全书》之缺佚,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参考文献:
[1]汪洁,林伯珊.《宋元旧本书经眼录》的著录特点、学术价值与研究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3(06):150-155
[2]付星星.莫友芝对清代版本目录学的贡献——以《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为中心的考察[J].新世纪图书馆,2011(02):60-63.

来源:贵州文库 2023-09-24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