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紧密结合,2023年11月6日下午,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袁轶峰带领2023级中国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在中国文化书院涵远读书楼开展《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课程现场教学。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是中国史专业中国近现代史方向一门基础性课程,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线索、基本特征、研究范式、研究思路、史学方法、论文写作、资料整理以及有效利用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旨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训练,让学生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而后围绕相关专题进行深入探讨。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著名学者傅斯年教授给历史研究学者的建议,对于刚刚进入研究生一年级的同学们同样适用。所谓研究生,重在开展学术的“研究”二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如:查找原始资料、阅读原始材料、解读文献、运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等。
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仅仅靠课堂上老师“满堂灌”教学是很难实现的,只有带领学生真正深入实践,将课堂传授的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之中才能达到提升专业技能的效果。因此,《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课程的授课老师袁轶峰都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学生到一些图书馆、博物馆、资料室进行现场教学,查阅资料、组织专题讨论、撰写调查报告。关在教室里纯理论“讲授”与“听讲”,是培养不出这种本领的。这是袁轶峰教授长期讲授该门课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袁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读书楼二楼开始,仔细介绍书架上面的书籍及各类史料,耐心向学生分析每一类资料中可利用的部分。以《天柱文书》为例,袁老师先向同学们讲解如何通过目录准确又快速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资料。再随机抽取其中一份契约文书,从契约的格式、程式、计量单位、身份、交易内容等方面进行解读,讲解哪些是有用的历史信息以及如何将这些历史信息置于时代背景中去考量社会经济变迁。袁老师现场讲解完后,又由学生解读《天柱文书》中任取的一份契约文书加以识读。袁老师在旁指导,实时而又明确地指出同学们解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告诫学生一定要下苦功夫多看多读多写,才能真正掌握这些基本功。
为了对比不同资料之间的异同,袁老师还让同学们翻阅并尝试分析对比书架上分属两地的《徽州文书》与《清水江文书》。袁老师对此进行总结,指出两地文书的统一性与差异性,从而达到现场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随后,袁老师又带着学生到三楼继续现场教学,着重介绍书架上不同类别的书籍。对于同学们没听说过书名的图书,袁老师耐心讲解其所含内容以及可做哪些方面的研究。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现场教学课结束了。
此次现场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形式的教学课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查找资料、解读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扎实掌握查阅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才能真正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才能够真正提升历史研究的能力。
文:2023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徐倩 图:2023级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 黄丽祺 徐倩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