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⑩】南祠咏怀

发布时间: 2023-11-16 浏览次数: 15

    王守仁,本名王云,浙江余姚人,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相较于王守仁,他的另一个名字更为世人所熟知——王阳明。而与王阳明这个名字相伴相生的除了心学还有一个地名——贵州。

    贵州,这个在五百年前的大明王朝,当时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却像一颗蒙了尘的珍珠,在王阳明的笔下展现出此境奇绝的绝妙风采。也正是在这块福地,本以为是渡劫之旅的王阳明却在此悟道成圣,从此走上开挂之路,贵州也因此成为公认的王学圣地

    五百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走进《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带你从认识贵州顶流。

 

【画说阳明问道十二境⑩】南祠咏怀

    南霁云系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安史乱期间,抵抗安史叛军,屡建奇功。南霁之云祠始建于元代,建祠的起源是南霁云后人南承嗣曾任贵州清江太守,在贵州为官期间行善政,百姓欲立祠奉祀,辞不肯受,请改立其祖先。

    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期间,曾到访南霁云祠,并留下一首同名七言律诗《南霁云祠》,寄托了他对戎马英雄南霁云的怀念和敬仰。

    王阳明在诗中写道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表明他认为无论历史如何评价南霁云,但真正为人民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老百姓是会永远怀念他的,这也表达了王阳明为官为民的志向。

    南霁云祠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和增修,改建为忠烈宫。后来,在此诞生了达德书院。它是贵州第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团体——算学馆所在地,是贵州第一批创建新式私立小学的地方,也是贵州第一个门类齐全的学校。革命先烈王若飞也曾在此求学任教。


相关阅读:

南霁云祠

(明·王守仁)

死矣中丞莫谩疑,孤城援绝久知危。

贺兰未灭空遗恨,南八如生定有为。

风雨长廊嘶铁马,松杉阴雾卷灵旗。

英魂千载知何处?岁岁边人赛旅祠。

 

文案/策划:李奕璇

原画:秦晓丽 王雨乔 白倩璇

海报:林虎

审核:吴亚鹏

 

来源:贵阳日报传媒集团 贵阳日报 2023-11-16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