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教授、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夏保国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赠送了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编著,由夏保国、左志强主编的《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书院暨中心负责人接受赠书并表示该书将入藏书院藏书楼,供全校师生在院阅读使用。
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和街道蒲草社区的一处低丘,是堪称“半部四川通史”的高新区新川科技创新园内的重要点位之一。墓地主要遗迹为各个历史时期的墓葬,包括汉晋崖墓24座、唐宋砖室墓和石室墓8座、明清岩坑墓和土坑瓮棺墓17座,出土遗物380余件套,对于成都平原汉晋崖墓分期断代、唐宋至明清墓葬的形制、葬式与习俗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2021年1至6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对屈家山Ⅱ号墓地进行了科学考古发掘。贵州大学夏保国教授率领的项目发掘团队以硕士研究生为骨干,在项目实施进程中开展了田野考古学严格训练,取得了丰硕成果。随后,两家单位共同编著了这部考古发掘报告。
《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是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考古项目系列报告的第一部。报告全书共分五章,详细介绍了屈家山II号墓地汉晋、唐宋、明清各个时期的墓葬等遗迹和出土遗物,包括各类线图161幅,彩版68页幅。报告除了进行考古遗存的类型学研究、分期断代研究之外,还深入开展了五个学术专题的研究,提出了对成都地区红砂岩构造崖墓的修建、断代和科学考古发掘方法等方面的学术见解和理论认识。报告全书合计60万字,可供从事中国考古学、历史学的研究者、爱好者参考、阅读。
考古发掘报告是考古工作和考古团队最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委会主任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担任,主编为贵州大学夏保国教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副主编为陈亮吉、吴功翔、余周剑、谢涛、杨占风;编撰团队主要由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
为保证报告质量,参与报告编撰的历届在读同学在夏保国教授和陈云洪、谢涛、杨占风、左志强等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以及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柴丽丽悉心指导下,从地层和遗迹、遗物描述,到墓葬和器物的分型分式,再到绘图、摄影和排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接续发力,实现了高水平的专业能力训练,确保了报告的质量水准。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在考古文博学科的十余年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开拓和深化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宁波市文化遗传管理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等高水平学术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田野考古的实操实训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并将这些学子输送到“双一流”高校考古文博学科继续博士、硕士学位的深造。
项目团队成员们表示,《成都屈家山Ⅱ号墓地》入藏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藏书楼,是项目团队的一份责任和荣誉,将为有志于考古学专业学习研究的贵大学子们提供一份切近的科研案例和研究资料。
文图: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余周剑 中国文化书院 张洪
一审:王胜军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