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刚日记》
平刚 著
出版时间:2023年
定价:43000元
责任编辑:杨抒婕
内容介绍
《平刚日记》,线装影印稿本一百一十四册,分装八函。原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一九六〇年为平刚嗣子平必祥(字应升,乳名小应)捐献。日记起于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八月十三日(甲寅六月二十二日),迄于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其前是否有日记,不得而知,其间也颇有阙记、佚失。平刚生前系同盟会会员,清末、民国贵州政坛重要人物,其日记自有重要文献价值。平刚流亡日本十年,于民国九年回到贵阳,从此直至逝世,再未离开。从十年至二十四年的十四五年间,经历了袁祖铭、唐继虞、刘显潜、彭汉章、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等军阀的统治,所存日记中,可资历史研究者不少。《贵州文史丛刊》(季刊)一九八二年第二期至一九八五年第四期连载严平、张宗屏整理之节选本,然颇多移花接木、削足适履,甚至改动原文,虽是不得已而为之,已非文献原貌,于历史研究并无大用。今列入《贵州文库》影印出版,理所应当。
作者介绍
平刚(一八七八—一九五一),字绍璜,又作少璜,清贵阳府贵筑县青岩馀庆堡(今名歪脚寨)人,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于贵阳城中抚牌坊本宅。八岁入塾,二十岁为诸生。与张忞(云浦)、乐嘉藻(采澄)、蒲藏锋(劭光)、彭述文(明之)、周培艺(素园)等贵州先进分子交往,深受他们的影响。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举国奉命庆祝,平刚愤而剪发,又作联以讥刺,遂不见容于官府,乃于次年出走日本。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平刚为最初的会员之一,担任总会干事,被任命为贵州支部长,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事。民国九年(一九二九),平刚返回贵州。居乡二十年,经历了任可澄与卢焘的过渡时期,兴义系、滇系、桐梓系几派军阀与国民政府的统治,又亲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大事件。平刚先后担任省政府顾问,镇宁、古蔺、赤水三县知事,贵州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国民党贵州省党部执行委员、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省临时参议会议长,省参议会议长等职,为国民党在贵州的组织建设,为匡正政府过失、举劾贪墨残暴与失职渎职官吏、反映民间疾苦与冤狱等作了不懈努力。民国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十一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省人民政府成立,平刚受命任省政府委员。一九五一年底,平刚逝世,享年七十有四,葬于城北大营坡天主教墓地。平刚著述,日记之外,还有《感遇集》两册、《贵州革命先烈事略》、《六十自述》、《平刚文录》第一册。
《贵州文库》项目简介
《贵州文库》是收录和整理贵州古近代历史文献(包括少数民族文献)的大型丛书。该项目旨在系统发掘贵州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顶层设计和规划,形成贵州历史文献的经典集成,以推进贵州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贵州文库》收录时限自今贵州省境有文献始,至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止;所收文献分为汉文文献和少数民族文献两大类,前者包括贵州籍人士的著述与客籍人士关乎贵州的著述,后者包括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的文献、用汉文记载的少数民族文献和少数民族口传文献。《贵州文库》的编辑出版,是贵州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它将为提升贵州文化自觉自信奠定坚实的文献基础,将为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作出贡献。



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4-04-15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