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获赠《日本学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丛书》(第三辑)

发布时间: 2024-04-17 浏览次数: 23

    202110月至20227月,《日本学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丛书》(第三辑)2020年贵州省出版传媒专项资金资助、2020年贵州大学社科学术出版基金资助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近日,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暨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获译者所赠《日本学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丛书》(第三辑)种图书

《日本学者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研究》(第三辑)五种图书重点聚焦日本的神话传说研究,译介了日本当代著名神话学者、民族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大林太良、伊藤清司、欠端实、诹访哲郎等关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与日本乃至东北亚、东南亚国家同类型神话传说所作的比较研究成果。

丛书不仅可以增进读者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更可借助他者视角重新认识和评价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为了解历史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在东亚这个广大区域内的流布、接受、影响以及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对周边国家基层文化及文明之形成发挥的积极作用提供来自外部的材料。同时,也可为方兴未艾的神话传说研究提供可堪攻玉的他山之石。

(日)大林太良著,叶霞、胡江、刘岩、段霞、谌迪译:《稻作神话》

大林太良(19292001)为日本著名神话学家、民族学家及文化人类学家,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感情和深入研究,多次来中国西南进行田野调查,出版了有关中国稻作文化、神话谱系以及传统民俗的多部著作。《稻作神话》即为其代表作之一。

作者在书中以神话为切入点,对日本古代农耕文化起源、日本民族文化与周边国家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究,尤其是书中关于日本与中国西南以及东南亚民族稻作文化的讨论,对研究东亚、东南亚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大林太良以神话材料为基础,以此释明文化的系统和特质,探寻各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观念,对比世界各国神话的传承,开创了系统民族学研究的新领域。

(日)伊藤清司著,陈芳、文莹译:《辉夜姬的诞生:古代传说之起源》

《辉夜姬的诞生——古代传说之起源》(讲谈社,1973)是一部学术名著,作者伊藤清司(19242007)为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山海经》以及中日神话传说比较研究。该书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日本最早的小说《竹取物语》之原型进行了探究。

全书共四章。第一章讨论了《竹取物语》的素材;第二章在爬梳日本民俗学者三谷荣一、关敬吾等人对《竹取物语》中难题求婚等情节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竹取物语》的创作与形成;第三章则重点讨论流传于东亚各地的“竹生诞生”传说,指出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竹取物语》的创作过程;第四章为本书的核心章。通过与中国金沙江畔藏族中流传的民间故事《斑竹姑娘》的对比,伊藤教授指出,《竹取物语》与《斑竹姑娘》应该是同一祖型的故事。从中国大陆的民间传承对东亚的深远影响来看,日本的《竹取物语》有可能是以中国同型故事为素材改编而成。

(日)伊藤清司著,汪洋、陈芳、李炯里译:《日本民间传说故事的谱系》

《日本民间传说故事的谱系》是伊藤清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有关日本民间传说与东亚民间传说比较研究的专著。

该书以东亚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为研究对象,通过在中国西南以及朝鲜等东亚国家的田野调查,作者发现日本大多数的民间传说与神话与流传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以及朝鲜等国中的民间传说与神话极其相似。尤其是与农耕文化与金属文化相关的民间传说和神话,说明日本的农耕文明、金属文明与中国等东亚国家有紧密联系。

(日)欠端实著,何薇、刘尚玉、文莹、王颖银译:《圣树与稻魂——哈尼族文化与日本文化》

欠端实为日本丽泽大学言语教育研究科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日本、东南亚的谷灵信仰研究。《圣树与稻魂—哈尼族文化与日本文化》是其哈尼族谷灵信仰研究的代表作。本书首先从哈尼族的龙树崇拜中所体现出的哈尼族生命观展开阐述,对不同地区哈尼族的“阿玛突”节分别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阐明了龙树对于哈尼族的意义以及龙树与稻魂的守护关系。

书中详细记录了哈尼族的大量古歌和各种仪式,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哈尼族习俗和生死观的了解。书中对哈尼族文化与日本文化相似性的比较,让读者认识到哈尼族文化中龙树文化和稻魂信仰虽不断融合但依然存在各自独立的部分。而日本记纪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稻魂信仰,则是融合后的状态。

(日)诹访哲郎著,李丽、沈媛媛译:《农耕民性还是畜牧民性?——从神话和语言看中国西南纳西族的原像》

诹访哲郎为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曾深入到云南纳西族地区进行调查,1988年出版了其纳西研究的代表著作《农耕民性还是畜牧民性?——从神话和语言看中国西南纳西族的原像》。该书主旨有二:一是对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概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中国和欧洲学者的纳西族研究成果进行了爬梳钩沉;二是以纳西族典籍中流传的神话和纳西族的语言特征为依据提出了一个假说,即纳西族不是北方畜牧民族南下转变而成的农耕民族,而是土著的农耕民族和南下畜牧民族相结合产生的一个新民族。

在该书的神话研究部分,诹访哲郎选取了纳西族出身的东巴文化研究专家周汝诚版《创世纪》为其研究对象,将《创世纪》从宇宙起源到人祖诞生的部分分作四个主题:卵生主题、天柱主题、尸体化生主题和混沌主题。诹访哲郎认为,纳西族的《创世纪》由几种起源各异的神话主题重叠而成。其中,混沌主题属汉民族神话,卵生主题则吸收了南方的苯教文化,尸体化生主题源自西亚文化或中国西南远古文化,天柱主题则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和汉文化特征。

在语言研究部分,诹访哲郎发现纳西族文化中农耕、游牧两个原质同时存在,由此推断纳西族并非单纯的南下游牧民族,而是土著农耕民与南下游牧民的融合。该研究从他者视角,为我们书写了一个中国西南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文:外国语学院 王晓梅 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 图:中国文化书院 张洪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