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里的文化千岛|保护中发展让600年屯堡文化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 2024-08-05 浏览次数: 12


    文化如水,净润无声,悠悠流淌在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上。

    83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关注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以15分钟的视频讲解了文化千岛如何绽放时代之光。 

   在这幅文化长卷中,屯堡文化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安顺屯堡文化建筑群

    “屯堡文化的表现形式,源于江淮中原屯堡人的生活生产方式。值得称道的是,它活态化地存续到了现代。屯堡聚落、屯堡村民与周边少数民族在几百年的相处中更加融洽,能够尊重彼此之间的差异,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存的精神。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贵州大学教授李建军深入剖析了贵州屯堡文化的历史,更充分肯定了现代价值。 

  追溯历史,贵州屯堡文化源于600多年前的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政策下,大量江淮汉民迁徙至贵州,建立军事屯田,形成独特的屯堡聚落。

安顺屯堡文化建筑群

  历经数百年风雨,屯堡人依然保留着明代江南汉人的生活方式,如女性穿着的凤阳汉装、独特的地戏表演,以及石板路、碉楼等防御性建筑,构成了一个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并存且相互融合的特殊文化景观。 

  然而,面对现代化的洪流,屯堡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亦面临重重考验。 

  如何在促进旅游经济的同时,避免文化同质化,保持其独特性和真实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此,贵州的文化工作者们正在不懈努力着。

安顺地戏表演

  在安顺的天龙屯堡,名为地戏的非物质遗产接续了文化传统,演出大都以村寨本地人为主,一代一代地传至现在,让文化扎下根、留下魂。 

  安顺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王继平说,地戏的保护与发扬已吸引了不少当地年轻人主动参与,这正是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的体现。

安顺地戏面具

  而安顺市七眼桥镇本寨村党支部书记金柏益则选择与设计师越剑的团队一起,用明代技法修复一栋栋因无人居住的年久破落的古宅。在更多的村子里,一栋栋古宅在设计师们的手下变成咖啡馆、文化空间,焕发新的生机。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介绍,目前正在系统进行屯堡考古工作,对屯堡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与系统研究,为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王琳 岳端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周文君

 

来源:贵州日报报刊社官方新闻客户端“天眼”新闻 2024-08-04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