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美华应邀在贵阳孔学堂明德厅主讲“中国酒文化”第四讲,讲座主题为“酒与人生的三层境界”。本次讲座由贵州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贵州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员方英敏主持。
讲座开始,郭教授引经据典和结合生活体验,从“生命的大哀与茫昧”“人生的自由与饮酒”“饮酒与梦觉的倒转”“庄周梦蝶:生命的诗意化与醉意化”等几个方面讨论了“人生为什么必须有酒”的问题。接着,基于中国古代诗词分析了饮酒的十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小酌;第二重境界:微醺;第三重境界:浅醉;第四重境界:沉醉;第五重境界:酣醉;第六重境界:烂醉;第七重境界:酩酊;第八重境界:癫狂;第九重境界:骇俗;第十重境界:梦幻。
最后,郭教授从哲学层面把酒与人生的关系概括为三层境界。第一境:相濡以沫——正在扭曲的尘世之中赖有真情渗透,尘世才可勉强忍受;第二境:相忘于江湖——因置身无限天地从而每一个人乃至于所有人都在其自身而自然自由;第三境:相嬉于美酒——生命在酒意与醉思中绽放其纯粹与净洁。
郭教授认为,在浅层次上,饮酒的过程及其结果常常充满痛苦。敢于迎接饮酒的痛苦,标志着理智的成熟与面对生命痛苦的勇气。在深层次上,饮酒带来的微醺乃至酩酊,就是简捷地跃入未知的方式。就人生展开于未知并不断向未知开放而言,哲学就是如此这般生存而有的痛苦领悟——即领悟于人生之不可领悟,饮酒将此痛苦领悟与迷醉沉沦相融而净化了生命本身。在他看来,在酒与人生的三层境界中,相嬉于美酒是最高境界。只有在相嬉于美酒之境,天地以及每一个个体才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讲座结束后,方英敏教授对郭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本次讲座充满着体验性、文学性、哲理性,对酒与人生的三层境界的划分充满着洞见。本次讲座在听众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主讲人:郭美华,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智慧研究院副院长、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上海市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4-2005年美国加州北陵分校访问学者,2009年7-9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6-2017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2022-2023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访问学者。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的教学与科研,著有《性善论与人的存在》(2024)《古典儒学的生存论阐释》(2014、2024增订本)、《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研究》等专著数部,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一项、主持在研国家级项目一项,主持完成上海市哲社项目一项,主持完成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矛盾化解研究课题一项。
主持人:方英敏,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贵州省美学学会会长。研究领域有美学理论、中国美学、身体美学等方向。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秦身体美学研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西方身体美学的思想资源整理研究”、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国学单列课题“儒家身体美学思想研究”等多项课题。曾获多项奖项,2017年入选贵州大学学术骨干,2019年入选贵州省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2020年获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
文:贵州大学 方英敏 图:贵阳孔学堂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