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明朝永乐十一年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以来,以省域为界的贵州的地方志编写工作便已开始。其集大成者,当系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嘉靖、万历《贵州通志》以及郭子章《黔记》等贵州省志的撰修及流布。而在此之外,还出现了诸多贵州各府州卫志的修撰,然世远年衍,有幸流传至今的,就只有《思南府志》《普安州志》以及《铜仁府志》这三部府州方志了。

一、嘉靖《思南府志》八卷
嘉靖《思南府志》八卷,可以算是学者、官员、乡贤等一干人接力合作的文化成果。当时的思南府属,仅水德、蛮夷、沿河、朗溪四司,务川、印江二县,约相当于今天铜仁市的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四县,以及遵义市务川县共五县地方。
嘉靖十一年,郧西人钟添担任思南府儒学教授。到任以后,即约起二三个学生搜辑故闻,准备修志。过二三年时间,书稿初成。到嘉靖十五年,洪价到任思南知府,加入到钟添的修志队伍,继续修志之业。
嘉靖十六年,钱塘人田汝成以贵州按察司佥事充思石兵备道至思南,得田秋删正志稿,再加润饰,终于完成这部记载详明,删润严整的一地方志。洪价随即捐资付梓,刊刻行世。
作为现存最早的黔属府州卫志,嘉靖《思南府志》保存了难得的思属早期文献资料,同时较早系统地记载了府属各土司承袭世袭情况。著名谚语“思播田杨,两广岑黄”,即最先记录于此。此外,水德、蛮夷、沿河、朗溪四司各姓土官,务川、印江,二县历任流官,也在这部府志中一应俱全。阅读此书,按图索骥,后人便能够从中找到先人旧迹,知其木本水源,渊源有自。

二、嘉靖《普安州志》十卷
嘉靖《普安州志》十卷,是现存黔属行政级别最低而刊刻年代最早的明代方志。普安乃边方小州,并无一县。所领十四营,大约分布在如今六盘水的盘州市为主,以及黔西南的兴义、兴仁、普安县市的部分地方。
设州之初,即永乐十六年,从父戍边的沈朂曾修撰《普安州志》,可惜并没有流传下来,卷数不详。而现存《普安州志》十卷,乃嘉靖三十年癸丑,时任知州的乐清人高廷愉续修而成,分为舆地、食货、学校、兵卫、祠祀、官师、选举、人物、艺文、杂志十志,详细记录了普安当时疆域、山川、风俗、景致、公署、人物、艺文等相关方面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卷一舆地志中保留了沈朂《州志》关于彝族火把节的最初记载,殊为难得。

三、万历《铜仁府志》十二卷
今铜仁市域,得黔之独厚者,存世明代府志即有两部,万历《铜仁府志》十二卷即其一焉。万历间铜仁一府,领铜仁县一,省溪司、提溪司、大万山、乌罗司、平头着可长官司五,约同于今天铜仁市属江口、碧江、万山、松桃县等四区县地面。
万历《铜仁府志》十二卷,为知府陈以跃修,万士英撰。陈以跃,字司霖,江西泰和人,万历四十年任铜仁府知府。万士英,贵州铜仁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万历二十八年任开封祥符县知县。二人修撰《铜仁府志》,约在陈氏到任后的万历四十二三年间。其刊刻行世,大约也在这个时间。
其实,万历之前、永乐之后,府志亦曾数修,景泰《寰宇通志》、天顺《大明一统志》、弘治《贵州图经新志》、万历《铜仁府志》均有引用,可惜均无传本存于世间。即便万历《铜仁府志》,清代已少流传。迨至今日,亦仅孤本藏于日本东京的国会图书馆,足见《铜仁府志》存本之珍贵,得睹之不易。

结语
嘉靖《思南府志》《普安州志》,万历《铜仁府志》三志都是明代记述贵州历史沿革的重要文献,为后世研究贵州地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资料来源:贵州人民出版社

来源:贵州文库 2024-08-23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