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4日至8月22日,第11届“儒家经典研习营”在苏州昆山举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二十余位师生与会,共同研习《尚书·金縢》。营员分为四组,分别负责主讲《尚书正义》《尚书全解》《书集传》《尚书今古文注疏》《今文尚书考证》《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中对《金縢》篇的阐释。在研习总结中,四个小组分别阐述了所负责注本的整体思路。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李秋莎博士参与研习,并主持《尚书全解》《书集传》组的讨论。
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李秋莎博士(前排右三)参与研习
李秋莎提出:林之奇《尚书全解》与蔡九峰《书集传》同属宋人经注,他们都更关注周公本人的心志,并据此疏解《金縢》篇的事情始末。但这两个注本的精神内核,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以至于若蔡九峰复生,林本必然是他最不认同的注本之一。
林本的周公,是一位“深思远虑”,将周初社稷一肩承担,其余在所不计的重臣;而蔡本周公,则是一位“人伦之至”的圣人。这导致在周公“请代”与“居东”两个关键事件上,林本与蔡本的理解几乎完全相反。林本认为:周公能完全料想到,周初社稷未安,若武王因病去世,主少国疑,自己必然也陷入危险,而只有自己能身任天下之重,因此“为己”而祷请三王允许代死。武王去世,三监流言,周公也因其危害社稷并将贻患后世,丝毫不避嫌疑,立刻出征。
但蔡本认为,周公是纯然因爱兄爱君之心而祷请相代,也是因为人伦大义而避居于东。蔡本的观点,正是朱子去世前一年,写信亲自向蔡九峰申说的。有人问,若成王始终不醒悟,周公怎么办呢,难道坐视宗庙社稷陷入危险吗——这正是林本所见的“大势”,而朱子说:“周公亦惟尽其忠诚而已矣。”
值得注意的是,蔡本的请代与感悟成王并非如《尚书正义》本那样,仅出于设教的考虑,而是基于朱子学人性物则只是一理的思路,其感通为道理当然。从而,坚持道义必然开物成务,而非在事实上软弱无所作为。这对于我们理解理学的义利之论,颇为关键。
文:中国文化书院 办公室 图:儒家经典研习营 组委会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