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于正德二年(1507)闰正月初一,开始出发赴谪贵州龙场驿。他从北京经京杭大运河至杭州,与弟弟守俭、守文、守章相见,分别后经江西、湖南,过晃州驿(今新晃县老晃城),就进入今贵州平溪卫的平溪驿(今玉屏县城),经清浪卫清浪驿,镇远卫镇远驿(均在今镇远县),偏桥卫偏桥驿(今施秉县),过30多公里,就到兴隆卫的黄平驿(今黄平县旧州镇),原湘黔古驿道是从偏桥卫经旧州镇到清平卫,即今凯里市炉山镇,到平越卫的平越驿(即今福泉县)。
据嘉靖《贵州通志》卷之四《徭役》中载,黄平驿站当时有驿丞一员,吏一名。有“马25匹,驴2头,每马价白银42两,于四川黄平安抚司出办;供馆,日用米3石3斗3升;铺陈30副,于黄平安抚司夷民自制解驿”。黄平驿原在今黄平县旧州古镇,源于旧州地势平坦,掘土为黄色而名黄平。南宋理宗宝佑年间始筑黄平城,属播州(遵义)土司杨氏管辖地;元朝初期置黄平府,属播州军民安抚司,隶四川行省;明洪武初期改黄平府,重安司为黄平安抚司,设兴隆卫,仍属播州;万历中期改黄平安抚司为黄平州,改属平越府;清朝康熙中期裁并兴隆卫入黄平州,移州治于卫城,旧治所称旧州;1914年,改黄平州为黄平县。
王阳明贬谪途中和到庐陵任知县途中,都途经兴隆卫,来时住兴隆卫黄平驿,撰有《兴隆卫书壁》一诗:
山城高下见楼台,
野戍参差暮角摧。
贵竹路从峰顶入,
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
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
衡南那有雁飞回?
王阳明谪居龙场时,贵州按察使朱玑(字文瑞,号恒斋,祖籍北京永平府滦州,落籍云南蒙化卫,即今巍山县。长子朱克相,次子朱克明,是王阳明龙岗书院的亲传弟子,王阳明有《赠朱克明南归言》)重修黄平飞云岩“月潭寺”,并新建公馆,“以为部使者休食之馆”。王阳明从龙场到庐陵任知县途中,飞云岩月潭寺公馆已经建好,就从飞云岩经过,浏览此胜景后在公馆住宿,受住持僧正观和尚之请,撰《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
隆兴之南有岩曰“月潭”,壁立千仞,檐垂数百尺。其上澒洞玲珑,浮者若云霞,亘者若虹霓;豁若楼殿门阙,悬若鼓钟编磬;幨幢缨络,若抟风之鹏,翻隼翔鹄,螭虺之纠蟠,猱猊之骇攫;谲奇变幻,不可具状。而其下澄潭邃谷,不测之洞,环秘回伏;乔林秀木,垂荫蔽亏;鸣瀑清溪,停洄引映。天下之山,萃于云贵;连亘万里,际天无极。行旅之往来,日攀缘下上于穷崖绝壑之间,虽雅有泉石之癖者,一入云、贵之途,莫不困踣烦厌,非复夙好。而惟至于兹岩之下,则又皆洒然开豁,心洗目醒;虽庸俦俗侣,素不知有山水之游者,亦皆徘徊顾盼,相与延恋而不忍去。则兹岩之胜,盖不言可知矣。
岩界兴隆、偏桥之间各数十里,行者至是,皆惫顿饥悴,宜有休息之所。而岩麓故有寺,附岩之戍卒官吏与凡苗夷仡佬之种连属而居者,岁时令节皆于是焉厘祝。寺渐芜废,行礼无所。宪副滇南朱君文端按部至是,乐兹岩之胜,悯行旅之艰,而从士民之请也,乃捐资庀材,新其寺于岩之右,以为厘祝之所。曰:“吾闻为民者,顺其心而趋之善。今苗夷之人,知有尊君亲上之礼,而憾于弗伸也,吾从而利道之,不亦可乎!”则又因寺之故材与址,架楼三楹,以为部使者休食之馆。曰:“吾闻为政者,因势之所便而成之,故事适而民逸。今旅无所舍,而使者之出,师行百里,饥不得食,劳不得息。吾图其可久而两利之,不亦可乎!”使游僧正观任其劳,指挥逖远度其工,千户某某相其役。远近之施舍勤助者欣然而集,不两月而工告毕。自是饥者有所炊,劳者有所休,游观者有所舍,厘祝者有所瞻依,以为竭虔效诚之地。而兹岩之奇,若增而益胜也。
正观将记其事于石,适予过而请焉。予惟君子之政,不必专于法,要在宜于人;君子之教,不必泥于古,要在入于善。是举也,盖得之矣。况当法纲严密之时,众方喘息忧危,动虞牵触,而乃能从容于山水泉石之好,行其心之所不愧者,而无求免于俗焉。斯其非见外之轻而中有定者,能若是乎?是诚不可以不志也矣!
寺始于戍卒周斋公,成于游僧德彬,增治于指挥刘瑄、常智、李胜及其属王威、韩俭之徒,至是凡三缉。而公馆之建,则自今日始。
王阳明撰《重修月潭寺建公馆记》曾刻碑竖于月潭寺中,他还书有《圣果亭偈》,刻碑竖于飞云岩前面岩石顶部的圣果亭中,该记和偈在后学者的多篇诗文中有记载。康熙间田雯撰《黔书》上卷《飞云岩》中有:“下有月潭寺,古杉万木,梗柯参连,橘剌藤梢,裁通迳步。老衲引观,残碑于潭侧,王阳明一记虽剥落,犹可辨。”康熙初姚夔(字胄师,号成葊,浙江山阴人。顺治甲午举人)撰诗题为《登月潭寺飞云岩,遂上圣果亭,摹王文成偈言,赠脱凡住持》中有:“扶云蹑磴相周旋,豁开眼界宽心田。雕龙绣虎各争妍,蝌纹鸟迹珍珠联。最上一亭圣果传,文成悟后留眞诠。攀藤扪石亟披宣,顿教立地空鱼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出任平远知州的黄元治撰《黔中杂记》中有《游飞云岩记》,其中载:“独南一山,退居桥侧,以为寺门屏。余二山冠以亭,一曰童子,一曰圣果。圣果亭墙,其三面门,南向中有石刻,传为阳明子笔。”康熙后期诗人、文学家查慎行(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撰《飞云岩》中有:“惜哉灵胜景,乃落西南徼。好事偶一逢,高情复谁较。独留阳明碑,千古表蛮僚。王文成《月潭寺碑记》、《圣果亭偈》,石刻俱在焉。”
乾隆间爱必达撰《黔南识略》卷十五,黄平州条载:“飞云岩在城东二十里官道旁,山壁立千仞,中虚而下,嵌势如垂天之云,中有小洞深不可测。左有瀑布,琤琮作鸣玉声。前一小峰,上构圣果亭,王守仁碑记石刻在焉。”
乾隆七年(1742)进士,黄平人王楚士撰《飞云岩八景》诗中的《峰亭曲径》诗曰:“危峦直向溪中起,擘絮斜从岭外横。曲槛另开天地面,苍碑(有阳明先生碑记)独揭古今英。盘盘直绕凌霄径,叠叠堪循出世程。到得蓬莱真境界,松云水月满怀清。”
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管干珍(字阳复,号松崖,一名干贞)撰《岩壑飞云》中记载:“洞前为养云阁,右内有精舍可容客,右外为月潭寺,左外为曲栏,小阁新构未落成也!岩木中惟髯柏最为千百年物。碑碣纵横,镌石者少佳。明王文成守仁《圣果亭偈》及《月潭寺碑记》,犹在墨迹。则国朝刘制府荫枢《飞云洞记》可存。王云: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聚于斯岩。刘云:出于人力者伪,不如出于天工者真。”
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吴寿昌(字泰交,号蓉塘,山阴县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贵州提学,督学黔中,经飞云岩,撰《圣果亭》诗中,记有“上有阳明先生碑字”。诗曰:“石顶椽三四,垂藤不易攀。文成有遗碣,终古镇名山”。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李书吉(字敬铭,号小云,一号半匏。江苏常熟人)撰《飞云岩》诗中有:“木主毋乃同不然,几令举足迷西东。就中只有圣果文,(圣果亭碑,系前明王阳明先生撰书)历年五百光熊熊。山门玉带永作镇,谁道今僧少古风,我亦技癢动吟兴,仰企阳明惭径庭。”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李銮宣(字伯宣,号石农,山西静乐人)撰《飞云岩》中有:“月潭寺在岩以外,梵音静答蒲牢钟。文成之碑圣果偈,(王文成公月潭寺碑记,圣果偈俱在)至今屹立如金墉。”其余还有一些诗文,都记有王阳明书《圣果亭偈》。
嘉庆《黄平州志·古迹》载:“飞云洞《圣果亭记》碑,相传明时王阳明先生亲笔书,寺僧勒之于石,为亭于峰顶覆之。文思古穆,笔势苍劲,摹拓者恒之珍藏之。” 卷九《艺文•记》载有安嘉相撰《重修飞云岩圣果桥记》,其中有“圣果亭,髯龙子书偈于壁,龙阳子请登之石,则知阳明先生谪宦来游此,其手书真迹,髯龙无考。味其跋语,似当事之贤而邃于内典者,与姚江宗旨契合,针芥此偈此亭,独有千古,兹桥成,当必求其可以千古者”。清代后期曾任江西知县的顾鉴(字戒庵,江宁人)撰《飞云岩》诗中有:“高踪缅前贤,披榛寻断碣。按籍不可求,别获圣果偈。儒墨岂同科,达者自综撷。”现圣果亭已经被毁,只存遗址,《圣果亭偈》残碑也无法找到片石,其文在各类古籍文献也无法找到,所以不知内容。现黄平旧州镇至上塘镇青杠垴处,仍有一段湘黔古驿道保存完好,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中后期改道,从今施秉经黄平飞云岩,过新州,到福泉。旧州古镇和飞云崖二处文物古迹,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文阳明文献研究中心 杨德俊 收集整理
来源:阳明文化数字博物馆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