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法:贵山书院“山长之冠”

发布时间: 2024-11-05 浏览次数: 10

之八


所著《易笺》是贵州唯一入选《四库全书》学术专著

陈法:贵山书院“山长之冠”


    陈法(1692-1766),字世垂,又字圣泉,晚号定斋,学者称定斋先生,清代贵州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21岁中进士,为官30余年,后被流放充军。遇赦回黔后,一意讲学,主讲贵山书院”15年,为贵州文化教育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其所著《易笺》共八卷,为世人所称道,也是贵州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学术专著。

陈法像。


一门四进士 父子两翰林

    安顺市平坝区玉螺山下的白云庄,是一座美丽的屯堡村寨,它的周边群山连绵包裹着的平畴沃野,千顷稻田。蜿蜒柔美的邢江河恰似一条碧绿的彩带,围护着这块高原坝子,给予它清碧、苍翠、秀丽与华滋。飞虎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平林汉墓群、平庄汉墓群、肖家庄汉墓群与珍珠泉等众多的人文景观铺陈在它的四围,使得白云庄被浸润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所在,以致数百年来文脉鼎盛而长久不衰。

    距离今天332年前的1692年,陈法就出生在这个山水秀丽的地方,那个时候的平坝区称之为安平县。

    翻开史籍查阅可知,陈法祖上陈旺本是江苏扬州人。1381年,朱元璋实施调北征南战略决策时,陈旺随征南将军傅友德大军入贵州。后陈旺定居于平坝县 (现平坝区) 县城西南约5公里之外的白云庄,这里成为了平坝白云陈氏发祥之地。

    那个时候的军职可以世袭,但传到陈氏第七代时,因为家族男孩增加迅猛,而制度之下的世袭以长规定,军职只能传给家中长男,因此造成了长男以下的男孩身份都成为屯民。

    彼时,当初行之有效的屯田制发生了动摇,一些屯民家庭出现了日益衰落的趋势。

    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却是严峻的。面对这一窘境,作为陈氏第八代的陈懿,毅然弃武从文,走科举发家之路,由此他成为了参加科考的陈氏第一人。

    在榜样的力量下,陈氏连续四代皆有人入仕,以四世为令而闻名乡里。

    时至清代,第十三代陈恭锡参加康熙己卯 (公元1699年) 科考授直隶丰润知县之后,其子陈法、陈徵,其嫡孙陈庆升及子陈若畴,相继登科。其中陈法、陈庆升父子还报捷南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在祖孙相继为令者中,最有面子的当属陈法。前明时期,平坝无一人中过进士。清康熙五十二年 (公元1713年),陈法秋试报捷,入翰林院,改庶吉士,成平坝第一个进士。

    这祖孙四人不仅延续了白云陈氏四世为令的门风,更创造了祖孙四进士,父子两翰林的佳话。

陈法著作《易笺》入选《四库全书》。


大兴地方教育 改造庙宇办学

    陈法的祖父陈祥士,是陈家的第一个举人,为清顺治朝拔贡,朝考第一,官庆符县知县,擢升兵部员外郎。陈祥士崇尚佛学,30多岁时便辞去官职返回平坝,在白云庄玉螺山下清居,自号希声和尚,虽然有次字号,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想出家的念头。

    陈祥士精书法,擅诗词,有诗集《玉螺山诗抄》 传世。

    而陈法的父亲陈恭锡,官丰润知县。一生为官清正,体恤平民百姓,奖掖后学,用自己的薪俸设置义庄,以赡族人,白云龙场是其首创,立家塾以教育后代,始成家风。

    一代又一代的陈氏家族营造出的书香气息和教书育人的理念对后期陈法的影响极为深远。

    1713年,陈法中进士,随后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职。

    陈法在京8年,学问文章皆蔚为人望,但他一向谨言慎行,曾自言不敢妄交一人,亦不敢废业。为官清正,任事干练。

    1721年,陈法父亲过世,陈法返乡悼念,他在家整整待了两年多。

    1723年后,陈法相继多地任职。

    为官20年,陈法不敢淡忘父亲陈恭锡的谆谆教导,倡兴义学,大力发展地方教育。特别要提到1733年,他将府属唐山县境数十处庙宇、道观改设为义学。此事本为兴利除弊之举,但没有想到,却居然遭到保守派对他毁神灭道的诽谤,当时的唐山知县赵杲因而被弹劾褫职,陈法也因此托疾辞官,返回故里。

    1736年,乾隆帝登极,举用英贤,陈法再次走进仕途。

    1747年,陈法自愿牵涉进水灾问题,被革职,发配至边陲军台效力,那个时候陈法已经56岁了。

    1748年,陈法次子陈庆升考中进士,得入翰林院,选庶吉士。

    之后,庆升上呈 《请为父赎罪疏》,恳请以己身代父亲戍军守卫边关。皇上因而下旨,宽释陈法。

    1749812日,陈法奉文返回京师。174910月,陈法的母亲谭氏过世,陈法遂离开京都,返回贵州老家处理母亲后事。

陈法书院。


执教贵山书院 亲撰文稿200余篇

    因为厌倦当时官场的尔虞我诈,陈法这一次回乡后,就再也不愿进入官场了。

    1752年,已经60岁的陈法应贵州通省清军粮驿道朱近堂之邀,出任贵阳贵山书院院长。

    贵山书院是贵州教育史上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建筑规模宏大、培养人才兴盛的书院,当时贵州的人才多为该书院所出。陈法晚年著有 《黔论》 一文,称赞黔人朴实无华,同时也深惜黔地教育之落后。

    陈法矢志弃政从教,原因正在于此。此后,陈法在贵山书院潜心讲学,尤其注重礼仪规范,他不仅悉心研究治学方略,还积极改革书院弊端,整学风,立学规。他亲制 《学约》九条、《学规》 十四条,严格要求规范学生。

    洪亮吉是陈法在贵山书院执教期间培养的杰出学生之一。洪亮吉不仅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史地学家和散文家,还在其担任贵州学政时,走遍了黔中的山山水水,视察了各地的教育状况,对贵州的教育振兴做出了贡献。当洪亮吉听闻贵山书院生徒中举的消息传来,他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即兴赋诗以贺,表达了他对贵州人才勃兴的喜悦及期望。这表明贵山书院通过陈法等教师的努力,成功培养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包括诗人谢庭薰即出其门下。这些学生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贵州乃至全国的文化和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把每年所得束修全部捐与书院,作为购置图书、津贴教师私课、补助贫寒学生膏火及年终返家的路费等用。据 《安平县志》 载:先生掌教贵山书院十年,所得修脯,一无所取,为置书院膏火,数遣人往京师购置内版书贮院中,因而贵山学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多恩惠。

    陈法为学为教,谨以朱子为正宗(元代恢复科举后,朱学被定为科场程式;在明清两代被列为儒学正宗)。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他在书院著有 《醒心集》,依据先儒的警策之句为文,阐发其中的道理,以此教示学生,研习儒学经典应当体验于身心,不徒求工于语言文字也。至古稀之年,陈法仍然孜孜于教化弟子,亲撰为诸生授课的文稿200余篇,后编辑成册 《敬和堂文稿》。

    经过陈法近20年的苦心经营,贵山书院成为贵州藏书最为丰富的书院,是为西南地区最出名的书院之一,后来还为贵州培养出了两个状元。

    1766年十二月初六,陈法卒于安平白云庄家中,享年75岁。

    陈法一生著作颇丰,著有 《明辩录》、《醒心集》、《犹存集》、《敬和堂文集》、《内心斋诗稿》、《河干问答》 等,特别是陈法所著的 《易笺》 八卷,被称为是继王夫之 《周易外传》 之后又一部有影响的易学著作,亦是贵州唯一入选《四库全书》 的学术专著,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在清代贵山书院40多位山长中,陈法是贵山书院的山长之冠,他对贵山书院和贵州教育做出卓越贡献。

陈法手书临圣教序册(局部)。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居黔有八便

    从古至今,外人谈起贵州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

    同样,陈法在 《黔论》 中也写道:黔处天末,重山复岭,鸟道羊肠,舟车不通,地狭民贫,无论仕宦者视为畏途,即生长于黔而仕宦于外者,习见中土之广大繁富,亦多不愿归乡里

    这是那时贵州的现实,与现在贵州的县县通高速,组组通硬化相比,陈法可能做梦都不敢梦到。

    当然,陈法也盘点了贵州八大优点。

    陈法认为,而居黔有八便鱼米贱价,一也;无大荒锓,二也;无祁寒盛暑,三也;风俗简朴,四也;举人一科拣选,五也;奇山水可供游观,六也;山多林木,养生丧死无憾,七也;山洞可以避秦,八也。认为贵州人只要守其所长而勉其所不足,夫去四病而享八便,黔亦何负于人

    陈法对贵州的地和人作了客观评价与辩证分析,甚至可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所以有人评价陈法是清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综合其一生的所作所为,应当说是合适的。

陈法先生蜡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法的养颜之术

    晚年的陈法,精神面貌极佳,肤色润红。有人问及陈法有何秘方时,陈法的回答时至今日,仍然有着重要的美容指导意义。

    陈法的人生哲条是主张严分义利,明辨是非,任何时候都要力求自己胸中无事

    据《安平县志》 载其一生为人行事云:先生明于是非之理,严于义利之辩,无一毫外物足以动其心。蠢顽之人或有以非理者,先生曾无芥蒂,于中不待过而始忘也。而义理之所在,不计利害,期于必行。

    陈法晚年涵养益醇粹,贻然盎然,容貌充泽,人疑其有异术而请之,先生曰胸中无事耳!

    回望陈法先生,他仕途从政,从不务虚名,而以养民为实政。凡与上官往复,讲求兴利除弊,以及为民间挽回风俗,陈说利害,皆手自亲裁,或数百言,或千余言,苦口婆心,积十余本。

    用今天的话说,陈法的养颜之术并没有什么秘方,而是要求为人要心胸开阔,遇事豁达。而为官则要公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平坝陈法墓

    陈法墓位于平坝区白云镇高瓦村后田坝中一座名为团山的山腰上,面临邢江河,俯瞰万顷平畴,有黄龙奔江之誉。坐北向西南,墓封土高大,为料石垒砌土石圆墓,高1.9米,直径3米,墓围18米。墓碑为砂岩青白石质,方首,高1.3米,宽0.6米,厚0.18米,为陈法后裔重立之碑。碑文曰:皇清诰封中宪大夫陈公讳定斋府君墓。额首为癸山丁向四字,碑左书乾隆三十二年十二月立,碑右上书工科掌印给事中加二级直隶大名兵备道,下书男符升、庆升两房后裔崇祀

工作人员对陈法古墓进行勘查。


本报记者 杨杰 综合整理

 

来源:《贵州教育报》 20241104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