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发布时间: 2024-11-08 浏览次数: 10

新闻联播|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京举行

来源:央视网2024-11-07

 

学习中心 | 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1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1-07

 

新华社:赓续历史文脉 加强文明互鉴

——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指引

新华社记者

    燕山脚下,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迎来八方宾客,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这里拉开帷幕。117日,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表达了对各国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殷切期望,在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中引发强烈共鸣。

    大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明互鉴提供了重要指引,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古典学研究和国际人文交流,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从事古典学研究和教学近20年的重庆大学古典文明与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文涛倍感振奋: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古典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古典学研究不是复古泥古,而是要贯通古今中外,在多维视野中探寻各国文明源流、发掘人类文明传统,努力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

    本次大会由中国和希腊共同举办,并在雅典设立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为中希两国和世界各国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新平台。

    “中希两大古典文明既各有特点,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明底蕴。希腊雅典科学院文学与艺术部院士克里斯托福罗斯·查拉兰巴基斯说,这次大会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彼此启发、增进共识,对中希双方乃至世界各国古典学领域学术交流具有推动作用。

    习近平主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宫城德也说:我们研究古典学,要走进古人的语境、心境,把他们当作可以对话的朋友,才能真正领悟思想成果,助力现代社会发展。

    “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是习近平主席的要求,也是我努力追寻的学术理想。第一时间学习了贺信精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学专业博士生隋昕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我会潜心学术、努力成长,继续为这项事业贡献力量。

    继古开今,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成为各界共同心声。

    “近年来学界兴起古典学研究热潮,习主席的贺信体现出对古典学研究的高度重视。我们作为古典学研究者,要努力阐释好蕴藏于古典之中的伟大传统和智慧。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湄说。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帕特里克·芬格拉斯认为,我们应当更好理解和传承人类古典文明优秀成果,为国际冲突、发展难题寻求解决之道。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区域研究系研究教授马良文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文化根基,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炳春说,我们将着力从孔子等伟大先哲的思想中汲取营养,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活态传承。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大家纷纷表示,要当好文化使者,共创人类文明美好未来。

    与各国学者共同交流,《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本杰明·哈默感到收获颇丰。哈默表示,将继续做好中国古典文献学等领域的学术研究,以学术刊物为媒介,打开一扇文明窗口,助力中外学界交流走向深入。

    习近平主席的贺信,让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秘书长王勇对做好国际人文交流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作为双边关系发展和世界文明交流的标志性成果,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要通过国际联合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推广、品牌人文交流活动等方式,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社长刘永淳表示,将以贺信精神为指引,通过策划、引进、翻译、出版优秀外国文化作品,让更多中国读者感受不同文明魅力,为促进民心相通搭建文化桥梁。

    “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中国国家博物馆肩负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职责。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杨帆说,我们将落实好贺信精神,探索更多跨越国界的馆际合作,以文物为载体,让文明之光在交相辉映中照亮历史、照见未来。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4-11-07

 

央视网: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希望各位专家学者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117日,习近平主席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习主席的贺信,深刻指出了古典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价值,高度评价了中国与希腊开展合作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鲜明表达了中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一贯主张和真诚愿望,为各方共同推动古典文明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更好照亮人类前行之路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方向。

  习近平主席以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渊博的文化积淀,高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习主席深刻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历程,深入思考古典文明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习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更是为繁荣人类文明百花园、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获得积极支持。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古典文明所蕴含的世界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文化观等,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可以为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重要精神指引和思想启迪。

  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搭建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为人类更好地汲取古典智慧提供了交流互鉴新平台。与会的专家学者要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围绕古典文明相关议题深入研讨对话,回溯人类思想之源、总结人类历史智慧、发掘人类文明传统,为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思想动能。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由中希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主办,意义非凡。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古希腊文明影响深远。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古希腊哲学和文学泰斗辈出的黄金时代,恰恰也是中国“百家争鸣”的思想迸发期。中希两国专家学者要更好传承发展中华文明、希腊文明宝贵遗产,更好承担起文明古国的时代重任,深入了解和把握包括中希两大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这再次映射出中华文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等处世之道,有力展现了中国以文明之力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自信风采和责任担当。面向未来,中国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古典滋养现代,文明启迪未来。我们要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为契机,充分挖掘古典文明的时代价值,为解决现代世界问题提供智慧启示,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不断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来源:央视网2024-11-07


《人民日报》: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李卓尔 陈熙芮

    1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致贺信。与会中外嘉宾和社会各界人士一致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指引。

  大家表示,将充分利用世界古典学大会这个平台,切磋研究成果,分享有益经验,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推动世界古典学发展不断取得新进步。 

加强古典学研究,守护文明薪火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担负起古典学研究的使命”,令在场专家学者深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是国内首家古典学研究的实体机构。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秘书长、外国文学研究所古典学研究室负责人贺方婴备受鼓舞:“未来我们将继续担负起阐释古典智慧和传播古典文明的使命,立足中华文明渊源,兼容中西古典传统,在引介西方优质古典学著作的同时,更好推动中国古典学经典阐释、中国原创性古典著作出版。”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古典学实验班积极培养学生经典阅读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古代经典、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娄林表示,“我们将继续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一批兼通中西之学、明古今之变的新时代栋梁人才。”

  古典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峰和灯塔,积淀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极为深厚的理性知识和实践知识。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努力推动古典学研究和教学,从中外先贤留下的原始文献着手,深入阐发经典文本所蕴含的精要,保护、传承好古典学这一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所长张强说。 

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指出,“中国积极致力于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注重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立足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不断丰富的。

  “我们学院非常重视中国文史哲经典的提炼与转化,将中国古典智慧与优秀文化因子纳入教材与课程之中,努力培养国际学生了解中国经典、古代圣哲、古典智慧。”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罗剑波表示,“我们将继续向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青年学子互动交流,播撒文明互鉴的种子。”

  “中国和埃及同为世界文明古国,分别孕育出灿烂的古典文明,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与中国文化结缘近半个世纪,曾翻译《论语》《老子》等经典著作。他说:“要通过经典著作互译推动文明传承发展。经典中蕴含的人类共通的情感和道德价值观,指引我们从历史的源头汲取智慧。”

  “2021年我们曾举行中国和希腊青少年古典戏剧表演活动,促进古老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尤金妮娅·马诺利杜是希腊一所教授青少年古希腊语学校的负责人,她表示,“古典文化具有联通人心的作用,不同的古老文明在交流中能够增进理解与欣赏,凝聚共识、兼收并蓄。” 

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中希文明互鉴中心中方秘书长王勇对此深有感触,他介绍,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一年多以来,召开了中希文明高峰论坛等10余场国际学术会议,“我们将通过学术研究和推广、国际联合人才培养和品牌人文交流活动,持续推动中国和希腊、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蓬勃力量。”

  英国剑桥大学古典学系希腊语教授蒂姆·惠特马什表示,古典文明虽萌生于过去,却启迪当下和未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我们更要深入推广内在价值巨大的古典文明,厚植古典主义文化土壤,为当代生活与未来发展积蓄精神源泉。”

  “我们从古典找源头,就能找到更多文化共鸣。”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蔡杰表示,“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在思想文明层面都强调美德和共同体,这是古典文明留给我们的巨大思想财富,具有克服现代性冲突的时代价值,各方应积极携手,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0802版)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