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回乡兴建书院,一生著作60多卷
孙应鳌:给皇帝讲课的贵州第一人
孙应鳌(1527年-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镇)人。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第一名,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他曾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视和采纳,孙应鳌还给万历皇帝朱翊钧讲过课,由此成为贵州第一个给皇帝讲课的老师。
孙应鳌画像
年少有才 乡试独占鳌头
孙应鳌祖籍江苏省如皋县。朱元璋打下天下后,曾派大量官员南下任职,孙家老祖宗孙华于洪武二十五年(1332年)来到贵州。孙应鳌系孙家定居贵州后的第八代,精明能干,学问精深,骨子里还透着江南才子恃才傲物的文人气质。
通常有大成就者,必是天资聪颖。孙应鳌也不例外,9岁能吟诗作文,10岁日诵千言,而且十分勤学,阅尽了家藏图书。15岁时,父亲调任云南保山知县,随父至保山。两年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父子俩回到清平 (今凯里)。也在这年,王阳明的弟子徐樾以副使督学贵州,看到小孙年少有才,就收为徒弟。次年,18岁的孙应鳌在贵阳参加乡试,中第一名(解元)。
此后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和嘉靖二十九年,孙应鳌两次赴京赶考,均落榜。也就在第二次赴京的当年,徐樾升任云南布政使,师徒两人天各一方。嘉靖三十二年,第三次参加会试,中进士,还入选庶吉士。两年学习期满后走上仕途,任户科给事中,第二年改任刑科右给事中。
嘉靖四十年(1561年),孙应鳌任陕西提学副使。这个职位很有趣,要把它讲清楚得费点口舌。大家都知道,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科举都是头等大事。朱元璋打下江山后,倍感人才可贵,如何选拔人才?还得靠科举考试,由此定下非科举不得入仕的永制,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孩子能不能入学,教学质量好不好,考试是否公平,这些关乎国计民生,大意不得。
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就设了提学一职,所以通常也称提学副使。提学之职,专督学校,不理刑名。所受词讼,重者送按察司,轻者发有司,直隶则转送巡按御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门督查办学、考试中不正之风,而且不受地方权力的约束。督、抚、巡按及布、按二司,亦不许侵提学职事也。
提学副使任上,孙应鳌在西安建了正学书院,并作 《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提出了崇制、订学、论心、立志、破迷、修行、规让、饬礼、励勤、戒速、博理、讲治、进业、惇友、养蒙、严范的教育治学方针。
孙应鳌所著的《淮海易谈》。
开馆教书 培养家乡人才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十四日,嘉靖皇帝驾崩。次年,30岁的朱载垕登基,取年号“隆庆”。刚进不惑之年的孙应鳌在这年升任湖广布政使兼任郧阳巡抚,成为一方大员。
隆庆帝从小就缺父爱,即使被立为太子后,也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登基后,这位皇帝处处低调,与世无争,给人懦弱仁厚的感觉。
隆庆二年,孙应鳌上疏皇帝,提出勤学、励政、亲贤、远奸等十条建议,均被采纳。同时,还揭露了太和宫宦官吕祥贪赃枉法,吕祥随后遭到皇帝的斥逐。从这一串事情来看,这位皇帝并非处处懦弱,也有善于纳谏,敢于动真的时候。
吕祥毕竟身在京城,占有天时地利。此后其党羽制造各种流言蜚语对孙应鳌进行攻击。而孙远在湖广,没有微信微博,不可能像现代人万里之外也能隔空开骂,也不能三天两头给皇帝上奏折。
这亏是吃定了,惹不起咱就撤! 隆庆三年(1569年)孙应鳌托病辞官,回到清平故里。
孙应鳌本来就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十几年的任职中,同样是笔耕不辍,著作累累,心学研究早已有成。
回到清平,众生倾慕孙先生的非凡学识,纷纷求学问教。见过世面的孙应鳌先建了平旦草堂,闲来没事就和来访的文人墨客在草堂中交流切磋。后又建了学孔书院,开馆教书,培养家乡人才。
孙应鳌撰并书的《华山诗碑》。
高尚品质 文武纷纷点赞
朱载垕当了6年的皇帝就驾崩了。万历元年(1573年),朱翊钧登基,在位48年,“万历”也成为明朝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在张居正的大力举荐下,万历元年孙应鳌再次出山,还是巡抚郧阳。
国盛修史,府盛修志,族盛修谱,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万历皇帝上台后就下诏修史,要修史就会碰触明朝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这在当时还属禁区,无人敢碰。
当时如果算上朱棣,大明王朝已经经历了11个皇帝,这段血腥的改朝换代史经过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早已是人人熟知。
可皇帝要修史,叔侄残杀该不该写进去?以职业操守做事,就得尊重历史。尊重了历史,就可能惹恼皇帝,惹恼了皇帝,就可能掉脑袋。
偏偏有人不怕死,这人就是孙应鳌。他直言上疏,大胆建言,所奏内容的核心就是,应该承认这段历史,给前朝君臣以名分,并赐建文帝谥号,以匡正视听,补国家信史之缺,这才是正道。
递上这份奏折,当事人即便内心足够强大,要说一点不忐忑,那肯定是骗人的。好在安然无事,部分建议还被采纳,万历皇帝下诏为“靖难”中惨死的建文诸臣建庙祭祀,算是给了别人一个名分。而承认建文是合法的皇帝,彻底了结这一历史公案,则一直拖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元年,谥明建文帝曰恭闵惠皇帝,庙祀之,位次太祖。
虽然没能让皇帝彻底拨乱反正,但公正客观看待历史,敢冒杀头之险仗义执言,彰显孙应鳌独立之人格,高尚之品质,张居正等文武大臣纷纷为其点赞。
北京国子监进士题名碑上书“孙应鳌”。
国子监里“特殊学生”听课
两年后,孙应鳌晋户部右侍郎,后改礼部,掌国子监祭酒。在元、明、清三代,国子监是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管教合一。祭酒这个名称很奇特,其实就是校长。
孙应鳌由此成为第一位担任最高教育行政长官和最高学府校长的贵州人。
有一天,国子监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是来听孙应鳌上课的。
课堂上,孙应鳌讲的是《尚书·无逸篇》,借周公对周成王的告诫,委婉劝谏学生不要贪图享乐,要体察民间疾苦,勤于政务,以图中兴。
课堂上,孙应鳌阐述精辟,入情致理,这位特殊的学生听后非常高兴,命坐赐茶,第二天,复赐大红纻罗各一袭。
这位学生不是普通人,正是给建文忠臣平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由此,孙应鳌成为贵州给皇帝讲课的第一人。
就在人生的巅峰时期,年近知天命的孙应鳌做出了一个让大家无法理喻的决定,再次以病辞官回清平。
回到故里,孙应鳌把学孔书院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招来学生后,再拿起教鞭,继续传道授业解惑。
当老师就是好,有大把的时间,正好可以潜心著述,收集整理了自己几十年的诗作九百余首,汇成 《学孔精舍诗钞》,成为贵州历史上最早有诗集流传的诗人。
万历十二年,朝廷再次任命孙应鳌为南京工部尚书,还是疏辞不赴。三次起用,职位逐次提高,孙应鳌都婉谢不就,只能说明孙应鳌已对官场了无牵挂,除了教书著述,已生无别恋。
万历十二年冬天,孙应鳌溘然辞世,享年57岁。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贵州巡抚郭子章上疏朝廷为孙应鳌请赐谥号。两年后,万历皇帝下诏赐孙应鳌谥号“文恭”。
后世人们评价孙应鳌,说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贵州开省以来最有影响的易学专家、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就其学术成果而言,堪称学术大家。他一生著作有 《学孔精舍诗钞》、《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谈》、《教秦语录》、《教秦总录》、《教秦绪言》、《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四书近语》、《律吕分解发明》等10多种计60多卷。
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孙应鳌墓。
延伸阅读
诗赞香炉山
凯里香炉山。(苏志平 摄)
孙应鳌亦曾借唐代大诗人李白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起兴赋《香炉峰》诗赞诵凯里香炉山。
香炉峰
明·孙应鳌
日照香炉生紫烟
匡炉巅亦太和巅
目前尽是金银气
象外谁见兜率天
歌咏武当山
孙应鳌关于武当山的诗作,数量将近100首,主要歌咏武当山的奇峰秀岩、飞瀑流湍、幽谷林泉、云霞烟霭,赞美武当山的雄奇巍峨、挺拔秀美,以及环境的清幽静寂。游此仙山,有超凡脱俗之感。
《太和宫》
明·孙应鳌
天柱开金阙,
虹梁缀玉墀。
势雄中汉表,
气浑太初时。
日月低双璧,
神灵肃万仪。
名山游历遍,
谁似此山奇。
这首诗描绘了武当山气象万千的瑰丽神奇景象。天柱峰打开金阙门,桥梁横卧在长长的随着山脉走势高低起伏的一级一级台阶上,像一道天边的彩虹,太和宫气势宏伟,太阳、月亮像两块玉璧挂在蓝天上。
书法作品存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也有孙应鳌书法作品。
孙应鳌同时还是书法家,大小兼能,特别擅长楷书、行书。楷书 《谕陕西官师诸生檄文》,现存于西安碑林,为贵州有手书碑文立于西安碑林的第一人。现福泉也存有他的手书 《分守新镇道题名碑记》。
凯里建有文恭公祠
孙文恭公祠。
孙应鳌逝世16年后,贵州巡抚郭子章因敬仰其名,为褒其德,上奏追谥。万历三十年(1602) 皇帝下诏,赐祭葬,赠太子太保,谥“文恭”。同年,郭子章在孙应鳌故里建文恭公祠,并作碑记。
孙文恭公祠在凯里市城西北37公里的炉山镇城北门,2006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孙应鳌墓与孙文恭公祠合为一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报记者 杨杰 综合:贵州政协报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心动930”公众号等报道
来源:《贵州教育报》 2024-11-21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张清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