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乡土中国》,探寻文化自信——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办“溪山悦读”品读经典读书会

发布时间: 2025-05-22 浏览次数: 10

2025年5月21日,正值小满时节,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于下午三点在中国文化书院举办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之“书香浸润·典耀溪山”——“溪山悦读·品味经典”读书会。教师领读人为何茂莉教授,学生领读人为黄雯婧、张丽(民族学硕士生)、吕妙曼(城规2302本科生);共读人为民族学、文博专业部分研究生,城规2301、2302班本科生、王凤梅老师、中国文化书院办公室老师及学生助管。

颁发聘书环节

活动伊始,何茂莉教授先给四位领读人授予聘书,并合影留念,鼓励同学们热爱阅读,让书香浸润校园,让经典滋养人生。

何茂莉教授领读中

读书会聚焦于费孝通先生的经典著作《乡土中国》,由何茂莉教授携两位民族学研究生黄雯婧、张丽及城规专业的本科生吕妙曼共同展开,带领同学们深入领略经典魅力,探寻文化自信根源。

现场共读照片

本次读书会内容充实,形式多元,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其人其书”,何茂莉教授剖析了费孝通先生的生平与学术贡献,阐述了《乡土中国》的创作背景与核心价值;第二部分将《乡土中国》十四篇分成四个模块,即总论乡土社会的总体特征和文化特点、乡土社会的社会结构、乡土社会的治理模式、乡土社会的文化变迁。其中,黄雯婧同学分析了第五篇“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张丽同学讲解了第七篇“男女有别”;第三部分,根据同学们对本书的关注兴趣,八位研究生(正方:辛洋洋、张丽、黄雯婧、龙航;反方:唐慧、王红燕、任启航、聂禹迹)就“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应更依赖地缘合作还是血缘纽带”这一辩题展开激烈辩论。正方观点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应更依赖地缘合作;反方则主张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应更重视血缘纽带。双方辩手引经据典,结合当下社会实例,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交锋,使读书会现场更增添了思辨色彩;第四部分,全书讲解完毕后,吕妙曼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分享了阅读心得,从青年学生的视角谈了对《乡土中国》的感悟,引发在场众人的共鸣。

学生现场辩论

何茂莉教授以“经典的力量”主题,从“乡土中国”讲到“文化自信”,强调了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立足传统文化根基,汲取经典智慧养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勇担青年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家合影留念

读书会通过多样读书形式,不同专业同学共读一本经典,促进了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同学们日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探索提供了更多参考价值和启迪。

文:黄雯婧、张丽 图:张洪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段忠贤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


 
 
版权所有: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    

电话:0851-83623539 传真:0851-83620119 邮箱:whsy@gzu.edu.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北区)中国文化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