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教育部又确定建立了一批包括国立贵州大学在内的国立大学。这些高校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国力积弱、饱受侵略欺凌、痛定思痛后图强求变、民族觉醒的产物。

1942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在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基础上建立国立贵州大学,于农工学院外,增设文理、法商两个学院。文理学院设中国文学、外国语文、历史社会、数理和化学等5个学系;法商学院设政治经济、法律2个学系。国立贵州大学成为中国第21所国立综合大学。

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归并后,1941年8月首次招收报到注册的农林、农经、土木、机电、矿冶等5个学系85名学生,转入国立贵州大学,于1945年6月25日毕业,是为国立贵州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国立贵州大学择定贵筑县花溪镇西南(现贵州大学南校区)为校址。1941年1月设立农工学院,包含农林、农化、农经、土木、矿业、机电等6个系。1942年7月,增设文理、法商两院,分设中文、外语、史社、数理、化学、政经、法律等系;1946年10月增设地质系。学校共有4院15系1研究所1专修科,附属工业职业学校1所,子弟小学1所。



国立贵州大学成立后,张廷休校长根据办学宗旨和当时的环境,提出并亲笔题写了“坚毅笃实”的校训。

国立贵州大学办学期间,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师教学科研投入,学生刻苦努力,师生关系融洽。在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创办了《贵大学报》,成为师生发表研究成果的园 地。

责编:袁丽华 审校:潘莎路 终审:龚晓康
图文来源:贵州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一审:王凤梅 二审:何茂莉 三审:段忠贤
编发:中国文化书院(阳明文化研究院)中华传统文化与贵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 办公室